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访古高台半已倾,春郊谁从綵旗行。
喜闻车马人同乐,惯听笙歌鸟不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探访古迹的场景。"访古高台半已倾",诗人站在那座已经倾斜的高台上,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遗迹的衰败。"春郊谁从綵旗行",春天的郊野中,只有诗人独自漫步,跟随的是飘扬的彩旗,显得有些寂寥。
然而,"喜闻车马人同乐",诗人转而为能听到远处传来车马声和人们的欢笑声感到欣喜,这表明当地仍有热闹的人气,人们共享欢乐。"惯听笙歌鸟不惊",更进一步描绘出这里的和谐氛围,连鸟儿也被笙歌吸引,不再受惊飞,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昆丘台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当下人情风俗的赞赏,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细腻观察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不详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一径崎岖入谷中,翠条红刺罥春丛。
花深时有人相应,竹密初疑路不通。
瑶林琼树影交加,谁伴山翁醉帽斜。
自把金船浮白蚁,应须红粉唱梅花。
未归归即秉鸿钧,偷醉关亭醉几春。
与物有情宁易得,莫嗔花解久留人。
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
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