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

飘风不崇朝,骤雨不终日。

清寒入絺绤,御袷有馀郁。

天时不能调,人事那可必。

清灯耿孤窗,万籁助飗飘。

忧愁从中来,起坐发屡栉。

丈夫属有念,功名乃馀物。

突兀万间屋,此意何时毕。

长吟答寒螀,四壁转萧瑟。

形式: 古风

翻译

暴风不会持续一个早晨,急雨不会整天不停。
清冷的寒气穿透细葛布,穿着夹衣还感到闷热。
天气的变化无法调节,人事又怎能预料周全。
明亮的灯火照在孤独的窗户上,万籁俱寂中只有风吹过的声音。
忧虑从内心滋生,起身坐下梳理思绪。
男子汉有所追求,功名利禄只是附属品。
众多房屋高耸,这种追求何时能了结。
我长声吟唱回应寒蝉,四周墙壁回荡着萧瑟之音。

注释

飘风:暴风。
崇朝:一个早晨。
骤雨:急雨。
终日:整天。
絺绤:细葛布。
御袷:夹衣。
馀郁:闷热。
天时:天气。
人事:人事。
清灯:明亮的灯火。
耿:照耀。
万籁:万物声音。
飗飘:风吹过的声音。
屡栉:梳理思绪。
丈夫:男子汉。
属:有所。
功名:功名利禄。
馀物:附属品。
突兀:高耸。
屋:房屋。
寒螀:寒蝉。
萧瑟:萧索、凄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伯熊的《枕上》,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处的感受。首句“飘风不崇朝,骤雨不终日”以自然现象起兴,暗示世事无常,变化迅速。接着,“清寒入絺绤,御袷有馀郁”写出了秋夜的清冷,即使身着厚衣,内心仍有郁结。诗人感慨“天时不能调,人事那可必”,表达对命运无常和人事难料的无奈。

“清灯耿孤窗,万籁助飗飘”通过孤灯和深夜的寂静,渲染出一种孤独与落寞的氛围。诗人的情绪进一步深化:“忧愁从中来,起坐发屡栉”,内心的忧虑让他辗转反侧。他认识到“丈夫属有念,功名乃馀物”,意识到追求功名并非生活的全部,人生的意义超越了世俗的成就。

最后两句“突兀万间屋,此意何时毕”表达了诗人对于宏图大志难以实现的感叹,而“长吟答寒螀,四壁转萧瑟”则以蝉鸣声衬托出环境的凄凉,以及诗人内心的寂寥。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较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0)

郑伯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畏轩

树蕙馀百亩,艺兰当路岐。

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

纫为楚累佩,辱我幽靓姿。

小草生涧底,雨露无恩私。

不入儿女玩,岁晚得自持。

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黄岩县楼

飞甍郁峥嵘,万井交错综。

俯仰各有则,静以御群动。

平时心匠微,斤斧袖不用。

少施见其馀,规画已惊众。

姬公昔营洛,道德作梁栋。

东家有馀材,凤衰无复梦。

帝方议明堂,行矣与君共。

形式: 古风

胡床倚春风,池亭自花柳。

形式: 押[有]韵

中秋登青原台

去年中秋节,邻州正弄兵。

羽檄方四驰,酒觞难一倾。

今年当此日,往事久已平。

不但櫜弓矢,又复见丰登。

桂魄十分满,暮容千里晴。

节物向人好,江山入眼明。

群峰翠霭郁,静练秋光澄。

霜竹裂石响,焦桐号钟清。

嶪嶪高台上,飘飘欲云凌。

矫首宇宙宽,顾影尘滓轻。

今夕定何夕,此身非幻身。

谓言坐中客,不饮若为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