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道中即事(其二)

下水苦逆风,上水苦冻雨。

雨冻手足僵,竟日行十里。

岸花歇众芳,磷磷见水底。

勉力事宵征,众声合邪许。

孰知舟中人,心更劳胼胝。

一官不自爱,致身等腐鼠。

空歌《行路难》,艰辛用自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舟于永新道中的艰辛经历。首句“下水苦逆风,上水苦冻雨”以生动的比喻展示了船行时的困难,顺流而下尚且逆风,逆流而上又遭遇冻雨,环境恶劣。接下来,“雨冻手足僵,竟日行十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体的困顿,即使行走一天也只能前进很短的距离。

“岸花歇众芳,磷磷见水底”通过岸上的花朵凋零和水底的磷光,渲染出凄凉的氛围。诗人“勉力事宵征”,在深夜里继续前行,周围只有异样的声音相伴,显得孤独而艰难。“众声合邪许”可能是指风雨声、水声以及舟外的其他杂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嘲笑他的困境。

“孰知舟中人,心更劳胼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疲惫和坚韧,他深知自己承受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劳累,更是精神上的磨砺。接下来的诗句“一官不自爱,致身等腐鼠”揭示了诗人对自身官职的不满,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比例,如同腐鼠一般微不足道。

最后两句“空歌《行路难》,艰辛用自取”以李白的《行路难》为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意识到自己的艰辛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寓含着自我反思和无奈的情绪。

整体来看,黎士弘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旅途的困苦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自我价值的质疑。

收录诗词(22)

黎士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永新道中即事(其三)

一山一山过,细雨鸣嘐嘐。

西风号四野,壮士安能豪。

嵯峨望城郭,中多蓬与蒿。

鸡犬不闻声,灯焰空寂寥。

老母隔江城,儿心中夜劳。

仲弟陷文法,意外生波涛。

日遣两儿去,急难京华路。

会与少弟见,有泪如河注。

念之摧心肝,焉得生羽翼。

不如颠倒卧,庶几忘百虑。

未明起披衣,残月犹在树。

形式: 古风

印无数

亦何累累,亦何辈辈。

大者丞相尚书御史大夫章,细琐参军丞簿尉。

大笥小簏声琅琅,还想当时尽朝贵。

书生白面朝典铨,夕卷黄河拥高旆。

豪奴千指坐索人,巨室高门闲过醉。

一丸已堕睥睨墙,烧烛侯家方嫁妹。

楚猴虽沐冠常裂,《春秋》大义应书贼。

岂有中心事主为国恩,日日雕铜分暴客。

生不足怜死不惜,阴风吹满秋灯湿。

狼籍头颅杂土飞,独余废印高屋脊。

形式: 古风

书来家弟遂已破贼大桥为志数语

南塘小儿弄兵戏,抹额红巾等山魅。

夜切人肝作脯甘,对裂轻缯如破絮。

杀人不死还等闲,随上军门求补吏。

山中日日报揭竿,百道军书勒簿尉。

簿尉何能令请行,牙兵几队趋山际。

昨日书来珍重看,云已破贼数十辈。

留之不可诛不胜,细作爰书别党类。

我闻此语心独欢,贤者宁不当如是。

呜呼作贼不死死者冤,民不作贼将徒然。

形式: 古风

己亥小寒走笔赠古林和尚

不见吾子十年矣,子来远渡西江水。

拜子颜色为子欢,遂能解脱了生死。

忆昔追随全盛日,破壁短檠同吮笔。

规模贾董公孙书,指点云烟酣六籍。

其时吾师杨长公,同里沈陈俱劲敌。

与叔胡生三十强,摩空作赋徐庾匹。

各各心矜吾子贤,退让不敢齿行立。

子家簪缨床满笏,群从诸郎庙廊属。

子独游迹扫朱门,沧桑弹指逃空谷。

贤者所为不可测,学孔学释非两截。

大地应须截铁人,能穿虎豹探龙穴。

往事陈言空浩浩,选佛归来年尚少。

老大还念嫁时裳,我为子语子应笑。

三生石上灵岩山,欲得从君觅领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