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龙图守荆南

壮志高才偃一藩,更嗟贤路此时难。

长幡欲动何妨屈,老骥能行岂易闲。

沙市放船寒月白,渚宫留御古苔斑。

知公未厌还随诏,归看功名重太山。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豪杰之才被贬偏远之地,更令人感叹此时贤者仕途艰难。
即使长幡飘摇也无需委屈,老马尚且能长途跋涉,怎会轻易安逸。
寒冷的月光下,船只在沙市码头放下,渚宫留下御舟的古老青苔痕迹。
我知道您并未满足,还会跟随圣旨返回,期待功成名就,如同泰山般重

注释

壮志:远大的志向。
高才:卓越的才能。
偃:贬谪。
贤路:贤能者的仕途。
此时:现在。
难:艰难。
长幡:长长的旗帜。
屈:委屈。
老骥:老马。
岂:难道。
闲:安逸。
沙市:地名,古代市场。
放船:放下船只。
寒月白:寒冷的月光皎洁。
渚宫:地名,古代宫殿。
古苔斑:古老的青苔痕迹。
公:您(对对方的尊称)。
厌:满足。
随诏:跟随圣旨。
功名:功绩和名声。
重太山:如同泰山般重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王龙图出守荆南的不舍和期许。全诗语言庄重而情感真挚,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友人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其未来任职的美好祝愿。

首句“壮志高才偃一藩”描绘了王龙图的卓越才华和远大的抱负,能在荆南这个重要的地方发挥作用。紧接着,“更嗟贤路此时难”表达了作者对于贤士能够得到任用的艰难以及对朋友能够施展才华的担忧。

“长幡欲动何妨屈,老骥能行岂易闲”则是用古代将帅出征和老马仍有奔跑之力的比喻,说明了王龙图即使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也依然充满活力,没有退缩的迹象。

“沙市放船寒月白,渚宫留御古苔斑”描绘了一幅送别时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传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朋友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深切祝福。

最后,“知公未厌还随诏,归看功名重太山”表明王安石对于王龙图能够继续得到皇帝的信任而不感到厌倦,并期待他日后能够取得显赫的成就,功名永存,如同泰山一般坚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象征的巧妙运用,以及对友人能力和美好祝愿的真挚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石赓归宁

虚名误长者,邂逅肯经过。

所操十馀篇,浩荡决江河。

侧身朝市间,乐少悲惭多。

文章旧所好,久已废吟哦。

开编喜有得,一读瘳沉痾。

裹饭北城阴,永怀从晤歌。

又欲及岁晚,空堂扫丝窠。

稍出平生言,道艺相琢磨。

忽随雁南飞,当此叶辞柯。

去去梨岭高,想见青坡陀。

黄花一杯酒,为寿乐如何。

微诗等瓦砾,持用报隋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玩。

负米力有馀,能无读书伴。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送刘贡甫谪官衡阳

刘郎刘郎莫先起,遇酒当歌且欢喜。

船头朝转暮千里,眼中之人吾老矣。

九疑联绵皆相似,负雪崔嵬插花里。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

行逢二三月,好与雁同来。

雁来人不来,如何不饮令心哀。

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

形式: 古风

送孙长倩归辉州

溪涧得雨潦,奔溢不可航。

江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溪涧之日短,江海之日长。

愿生畜道德,江海以自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