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祗为抽簪早,归来已四春。

本非食肉相,犹是饭牛身。

负郭无新业,灌园有旧邻。

矶边独钓客,陇上偶耕人。

相见一相笑,吾今罢问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隐田园的文士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祗为抽簪早,归来已四春。”诗人以“抽簪”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辞官归隐的决绝与早年即行此志的决心。四春的流逝,不仅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归隐生活的悠长与宁静。

“本非食肉相,犹是饭牛身。”诗人自谦并非天生的权贵之相,却依然过着与牛共耕的生活,这既是对自身身份的谦逊描述,也是对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食肉相”与“饭牛身”的对比,凸显了诗人从繁华到简朴的转变,以及对田园生活的适应与享受。

“负郭无新业,灌园有旧邻。”“负郭”意指靠近城郭,“新业”则与“旧邻”形成对比,表明诗人并未在归隐后开创新的事业,而是与老邻居一同在园中劳作,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尊重与融入。

“矶边独钓客,陇上偶耕人。”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两个场景:矶边垂钓,陇上耕作。独钓与偶耕,既是诗人闲适生活的写照,也是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展现了自己在自然中的自在与超脱。

“相见一相笑,吾今罢问津。”最后两句,诗人与邻居相遇,相视一笑,似乎在彼此间找到了心灵的共鸣。诗人表示,如今不再追问世事,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心满意足的生活态度。整个画面温馨而宁静,充满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与心境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宿游塘书怀二首(其一)

脉脉常多病,睢睢竟寡谐。

鸴鸠知分量,稿木任形骸。

虫语喧清夜,藤花媚小斋。

逃虚何足叹,心迹幸无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题陈渡庄

经时不到此,花落遍庭芜。

开馆犹如客,凭轩忽丧吾。

蝶飞看栩栩,鸟唤听乌乌。

便欲题丘壑,于今总姓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亭遇盗次韵

枕书觉已倦,挺剑忽相求。

惊起游仙梦,虚疑贾客舟。

赍粮十日少,载橐一身浮。

澹汨堪为笑,将何谢尔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病中试新茶

久不窥园圃,多应遍落花。

生涯只本草,岁月又新茶。

婚嫁身多债,诗书眼尚遮。

病来都忘却,恰似老僧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