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上望匡庐

落日半衔江上峰,峰峰矗若青芙蓉。

香炉五老在咫尺,令人一见开心胸。

昔贤馀韵满中谷,社里莲花洞门鹿。

耳根万马呼天风,无乃悬岩泻秋瀑。

冥探未暇客愁生,徙倚篷窗空复情。

不如觅枕且高卧,呼儿为诵琵琶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浔阳江边,远眺匡庐山的情景。首句“落日半衔江上峰”,以夕阳半隐于山峰之上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丽的氛围。接着,“峰峰矗若青芙蓉”一句,将山峰比作青色的芙蓉,形象地展现了山的挺拔与美丽。

“香炉五老在咫尺,令人一见开心胸”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心胸为之开阔。接下来,“昔贤馀韵满中谷,社里莲花洞门鹿”两句,通过想象古代贤者的余音回荡在山谷间,以及鹿在莲花洞门前漫步的情景,增添了诗作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耳根万马呼天风,无乃悬岩泻秋瀑”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风吹过耳畔时仿佛万马奔腾的声音,以及悬崖上飞流直下的秋瀑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最后,“冥探未暇客愁生,徙倚篷窗空复情”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对美景充满感慨,但并未因此产生客居他乡的愁绪,而是静静地倚靠在船窗旁,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不如觅枕且高卧,呼儿为诵琵琶行”则是诗人的一种超脱与洒脱,希望找一个舒适的枕头,高枕无忧,让儿子为他诵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在音乐与诗歌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2)

谢三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张恭父画柳

近代何人能画柳,东吴张生称国手。

沈周陆治不复作,艺苑声名生独有。

是时燕京风日妍,生也拈笔当窗前。

墨花片片落缣素,千树万树含春烟。

柔条窣地飏轻缕,密叶隐天带疏雨。

耳畔疑闻黄鸟声,宛然坐我江潭浒。

对君此画融心神,顿令价比连城珍。

不须更写河桥色,落日苍茫愁杀人。

形式: 古风

同诸子游梅花村次东坡韵

水帘洞过梅花村,耿耿历历空山魂。

素衣玄佩不可见,风吹梦断人黄昏。

久荒松菊谢良友,寻遍山川皆故园。

叹息炎凉何处少,此间气候冬常温。

归云僧共夜灯寂,落日坐待朝光暾。

仙姑已去酒田在,万树花飞守洞门。

独立高原令人醒,空中天语如闻言。

徘徊吊古浑多事,且醉神湖白石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苦寒行句曲道上

天寒敝絮僵如铁,车轮乍转车声咽。

历过千山万山云,时飘三点五点雪。

皮肤猬缩毛发张,蹇驴蹄滑愁道长。

暮烟一点青句曲,鞭梢遥指此中宿。

形式: 古风

德香园初成邀同人水阁小饮

从教性懒似孝先,一日一醉梅花前。

随风艇子系断岸,斜阳细雨二月天。

茅斋近构临水际,薄雾杳霭含溪烟。

竹树无多露山色,门前种菜十顷田。

黄昏偕友坐水阁,蟹眼临风手自煎。

随意摘蔬供匕箸,杖头不少阮宣钱。

推窗凉月挂檐角,西堂醉卧春风颠。

微波渺渺助清兴,明日山前花欲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