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冉冉孤生竹》是南北朝时期诗人何偃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竹在自然界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寄托。
首句“流萍依清源,孤鸟宿深沚”,以“流萍”和“孤鸟”为喻,生动地展现了孤竹在清泉旁、深洲上的孤独形象,仿佛它也是漂泊无依的生命。接着,“荫干相经萦,风波能终始”,进一步描绘了孤竹在风雨中的坚韧与坚持,即使环境恶劣,也能顽强生长,不离不弃。
“草生有日月,婚年行及纪”,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巧妙结合,暗示着生命虽短暂,但总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思欲侍衣裳,关山分万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渴望能够陪伴在他们身边,却因距离遥远而无法实现。
“徒作春夏期,空望良人轨”,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尽管期待着与亲人相聚的美好时光,却只能徒劳地等待,最终只能面对现实的分离。“芳色宿昔事,谁见过时美”,感叹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即便是曾经的美好,也难以永恒。
最后,“凉鸟临秋竟,欢愿亦云已”,以凉鸟临秋的景象收尾,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终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欢聚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哀伤。整首诗通过孤竹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