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颜长道(其二)

贫病忧居士,雕虫累壮夫。

不能羞齿颊,幸免葬江湖。

疲马甘垂首,游鹰不应呼。

为谁归未得,山水故乡居。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贫困疾病困扰的居士,琐事牵累着壮志男儿。
他的才华无法让他在世人面前羞愧,但至少没有流落街头,得以埋骨他乡。
疲惫的马儿甘愿低下头,翱翔的鹰也不再回应呼唤。
他在为谁而归?何时能回到那山水间的故乡安居。

注释

贫病:形容生活困苦和疾病缠身。
居士:指有学问但未出仕的人。
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文章。
壮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男子。
羞齿颊:因才能或成就而感到羞耻。
葬江湖:指死于非命或流落他乡埋葬。
疲马:疲惫的马,象征失去活力的人。
游鹰:飞翔的鹰,象征自由或有能力的人。
不应呼:不再回应呼唤,表示放弃或无动于衷。
为谁归未得:不知为何还未能回归。
山水故乡居:山水之间的故乡,指理想的居住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寄答颜长道(其二)》。诗中,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描绘了一个困于贫病、身处逆境的知识分子形象。"贫病忧居士"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雕虫累壮夫"则暗示了他才华横溢却未能施展,被琐事牵累的无奈。"不能羞齿颊,幸免葬江湖"进一步揭示了他的困境,表示自己虽然贫穷落魄,但至少没有流落街头,得以保全颜面。

接下来的"疲马甘垂首,游鹰不应呼"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疲惫的马和沉默的鹰,表达出对自由和尊严丧失的感慨。最后两句"为谁归未得,山水故乡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透露出一种深深的乡愁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顿时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寄滕县李奉议

滕大夫伯阳父孙,烹小鲜治大国原。

一得何用五千言,弛灾决狱人不冤。

盛气走讼畏讨论,终岁敛吏不到门。

子弟无赖皆西奔,外吏畏惧过乃尊。

踵门父老如云屯,拊髀跳踉走儿孙。

绛幡翠节歌呗喧,画盆戴顶烟如焚。

绣褾綵轴箱帕繁,曲躬叉手前致言。

畜眼未见耳不闻,暮年何以答此恩,请诵华严寿我君。

形式: 古风

晚兴

去国犹能别,逢人始欲愁。

不干遮极目,自是怯回头。

布网收渔椮,连筒下钓钩。

谁初教鲜食,泽竭未能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晚望

黑云映黄槐,更著白鸟度。

蝉鸣不馀力,蛙腹能许怒。

称目有佳思,侧径无好步。

兴来成独往,意得谁与赋。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梁山泊

积阴风易作,隆寒声益急。

百为定有数,一动必三日。

奔隤水势壮,犦胅波头立。

前行后浪促,突起旁抶射。

奔腾万骑来,倏忽一箭疾。

摧残蒲苇尽,簸荡鱼龙泣。

私忧地轴脱,已分梁山没。

向来万斛重,不作一叶直。

舟行两水间,触夺声蟋蟀。

路转帆举落,舟排冰叠积。

经事长一智,中人所知识。

千金不垂堂,岂复待一失。

穷途得伟观,老气犹少色。

事定未得忘,嗟来庶可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