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吟

进退两途皆曰宾,何烦坐上苦云云。

低眉坐处当周物,掉臂行时莫顾人。

齿发既衰非少日,林泉能老是长春。

行于无事人知否,宠辱何由得到身。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称作宾客,何必在座上烦恼地说个不停。
低下头坐着时,应关怀众人,走路时不要只顾自己。
牙齿头发都已经衰老,这不是最近才开始的,隐居山林能让岁月静好。
在平静中度过时光,别人是否知道?荣辱又怎能触及自身。

注释

进退:指人生的进退选择。
皆曰宾:都被称为宾客,比喻不论处境如何。
坐上:座位上。
云云:形容说话冗长。
低眉:低头。
周物:关怀众人。
掉臂:甩手大步行走。
齿发:牙齿和头发,代指年岁。
非少日:不是最近的事,暗示时间已久。
林泉:山林,隐居之处。
长春:长久如春,寓意长寿。
行于无事:在平静无事中生活。
人知否:他人是否知道。
宠辱:荣耀与耻辱。
何由:怎能。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进退吟》,作者是宋代的邵雍。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首句"进退两途皆曰宾",意味着无论进仕还是隐退,都被视为人生的宾客角色,暗示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豁达看法。接下来的"何烦坐上苦云云",表达了对繁琐世事的厌倦,不愿过多纠缠。

"低眉坐处当周物",诗人倡导低调谦逊,以关怀万物为己任;"掉臂行时莫顾人",则强调在行动中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要有独立自主的精神。"齿发既衰非少日,林泉能老是长春",诗人以自然的衰老比喻人生的无常,但更看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永恒。

最后两句"行于无事人知否,宠辱何由得到身",揭示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不求闻达、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认为真正的荣辱并非来自外界的评价,而是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邵雍的道家思想,倡导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里闬吟(其二)

太平之盛事,天下之美才。

人间无事日,都向洛中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闲中吟(其三)

闲中气味全,全处是天仙。

富有林泉乐,清无市井喧。

烂观千圣奥,醉拥万花妍。

莫作伤心事,伤心事好旋。

形式: 五言律诗

闲行

园圃正萧然,行吟绕泽边。

风惊初社后,叶坠未霜前。

衰草衬斜日,暮云扶远天。

何当见真象,止可入无言。

形式: 五言律诗

闲行吟(其三)

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

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

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

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岐。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