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夔州郭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

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

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

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枕着云安县的忧虑,搬迁到了白帝城中。
春天的到来催促着柳树告别,江水清澈,适合乘船出行。
听到农事的谈论,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期待,鸟儿的飞翔也透露出山林的生机。
大禹的功绩在于开凿断石,让土地变得平坦,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注释

伏枕:形容忧虑或病态时倚靠枕头。
云安县:古代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
迁居:搬家到新的住所。
白帝城:古代城市,位于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口。
春知:春天的气息感知。
柳别:柳树在春天抽新叶,象征离别和新生。
放船清:放舟于清澈的江面。
农事:农业生产的事情。
闻人说:听别人讲述。
山光:山间的景色。
鸟情:鸟儿的情感或活动。
禹功:大禹治水的功绩。
饶断石:清除众多的顽石。
土微平:土地被平整,不再崎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夔州安顿下来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心态。"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梦幻般的环境,"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新居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和对流年变迁的无奈。

"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两句表明诗人虽未亲自动手,但仍能从他人的叙述中领略农业劳作之美,同时也捕捉到了山林间鸟儿的情态。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厚感情。

最后,"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两句则是对远古英雄禹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新居环境改造的满意。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异地安身立命的一种平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章梓州水亭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

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

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

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

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其一)

乱后嗟吾在,羁栖见汝难。

草黄骐骥病,沙晚鹡鸰寒。

楚设关城险,吴吞水府宽。

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其二)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

风尘淹别日,江汉失清秋。

影盖啼猿树,魂飘结蜃楼。

明年下春水,东尽白云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