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致明听琴

病翁不咄咄,琅然寄枯琴。

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

形忘岂知病,道在宁复今。

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病弱的老人不再急切催促,用琴声清朗寄托内心
如果没有这把枯琴来传达,谁又能理解我心声
身体的病痛或许已忘却,但道义仍在,如今又怎能轻易舍弃
老樟树下,琴声如龙盘旋,激越而深沉

注释

病翁:形容年老且身体不适的人。
咄咄:形容急切催促或责备。
琅然:清亮悦耳的声音。
枯琴:破旧或闲置的琴,象征内心的寄托。
孰:谁。
形忘:忘记身体的病痛。
道在:道义、精神犹存。
宁复:怎能再。
龙蟠:像龙一样盘曲。
觱发:形容声音激越。
摇长音:弹奏出悠长的乐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子翚的《次韵致明听琴》,是一首表达对友情深厚和内心世界抒情的作品。开篇“病翁不咄咄,琅然寄枯琴”两句,诗人以“病翁”自称,通过对旧琴的珍视来传递自己心中的哀愁和孤独。"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进一步强调了琴在表达内心情感上的重要性,仿佛只有这枯旧的琴能真正理解诗人的心境。

“形忘岂知病,道在宁复今”两句,诗人通过对身体与精神状态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淡然和超脱,以及对内心安宁的追求。"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古老的松树下,诗人轻触琴弦,奏出悠扬而深远的声音。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情,也反映了他对友谊和精神寄托的重视。通过借助旧琴这一象征性的物品,诗人传递了自己对于内心世界的珍惜与独白,同时也在向朋友表达着深切的情感交流与精神上的共鸣。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傅茂元二绝(其一)

濠乐亭前花已披,马军送酒故来迟。

只愁风雨卷春去,红染芳郊一径泥。

形式: 七言绝句

次韵温其见寄长句

拂衣归去隐岩扃,世事悠悠亦饱经。

午梦溪声摇户牖,夜吟花影转厢营。

已甘衰病安尧壤,岂有声名动汉廷。

好事髯翁每相过,幅巾藜杖喜逢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蔡学士梅诗

梅梢破白香清切,凊雨含春不成雪。

瑶池彷佛万妃游,缟裙练帨何鲜洁。

凌晨灿烂忽惊眼,客中又过嘉平月。

年年见梅非昔地,海角寻芳更愁绝。

多情欲伴晓云飞,有恨只教啼鸟说。

兵厨况是酒如渑,东阁喜听谈吐屑。

飘零使我欢意尽,山诚暮角声呜咽。

庭边一树春最晚,照影遥怜水方折。

暂忙不到今几时,南北枝头开又歇。

新辞婉媚发春妍,未害广平心似铁。

形式: 古风

题丞厅

暮年丛薄寄鹪鹩,搔首巡檐岁月销。

留与后人还要否,一轩松竹冷潇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