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蒙笼

黄雾冥冥小石门,苔衣草路无人迹。

苦竹参天大石门,虎迒兔蹊聊倚息。

阴风搜林山鬼啸,千丈寒藤绕崩石。

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

向来陆梁嫚官府,试呼使前问其故。

衣冠汉仪民父子,吏曹扰之至如此。

穷乡有米无食盐,今日有田无米食。

但愿官清不爱钱,长养儿孙听驱使。

形式: 古风

翻译

昏暗迷雾笼罩着小石门,青苔覆盖的小径空无一人。
高大的石门内苦竹参天,猛虎兔子偶尔在此歇息。
阴冷的风穿过树林,山鬼发出凄厉的啸声,千年寒藤缠绕着崩裂的石头。
清风源头处有户人家,山上放牧牛羊,种着桑麻。
这里的人一向傲慢对待官府,我试着叫住他们询问原因。
这里的百姓衣冠汉制,如同父子,却被官吏骚扰得厉害。
偏远乡村虽有粮食却无盐,如今有田却无粮可食。
只希望官府清廉不爱财,能养育子孙,听从使唤。

注释

冥冥:昏暗迷蒙。
苔衣:长满青苔的路面。
虎迒:虎行过的痕迹。
搜林:穿透森林的风。
陆梁:傲慢无礼。
衣冠:指代百姓的服饰和礼节。
穷乡:贫穷的乡村。
无米食:没有粮食吃。
爱钱:贪婪钱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上大蒙笼》,描绘了一幅深山野趣与民间疾苦交织的画面。首句“黄雾冥冥小石门”,以朦胧的黄雾渲染出神秘而寂静的山间氛围,小石门则暗示了山路的崎岖。接下来,“苔衣草路无人迹”进一步强调了人烟稀少,自然生态的原始和宁静。

“苦竹参天大石门,虎迒兔蹊聊倚息”描绘了高大的苦竹与险峻的大石门,以及猛兽和野兔出没的踪迹,展现了山林的荒凉与生机。接着,“阴风搜林山鬼啸,千丈寒藤绕崩石”通过阴风、山鬼的啸声和寒藤的形象,营造出一种阴森而冷寂的气氛。

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发现了“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的景象,显示出山村人家的恬静生活,与外界官府的纷扰形成对比。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官府过度侵扰百姓的不满,“向来陆梁嫚官府”,“衣冠汉仪民父子,吏曹扰之至如此”。

最后,诗人揭示了当地百姓的困苦:“穷乡有米无食盐,今日有田无米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忧虑。他希望官府清明廉洁,百姓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但愿官清不爱钱,长养儿孙听驱使”。整首诗寓言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公正治理的期盼。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上权郡孙承议

公家簿领如鸡栖,私家田园无置锥。

真成忍骂加餐饭,不如西江之水可乐饥。

他人勤拙犹相补,身无功状堪上府。

公诚遣骑束缚归,长随白鸥卧烟雨。

形式: 古风

上冢

自公返蓬荜,税驾上丘垄。

霜露此日悲,松楸千年拱。

养雏数毛羽,初不及承奉。

康州断肠猿,风枝割永痛。

少年不如人,登仕无前勇。

发疏齿牙摇,鲸波怒号汹。

愿为保家子,敢议世轻重。

称觞太夫人,鱼菜赡庖供。

形式: 古风

与六祖长老颂

昨夜三更,有人点烛。烧尽十方,天堂地狱。

不知是谁家之子,都无面目。

但只向深草中藏,莫向孤峰上宿。

斋时有饭,天明有粥。自然而得,山青水绿。

形式: 古风

与胡彦明处道饮融师竹轩

井寒茶鼎甘,竹密午阴好。

瓜尝邵平种,酒为何侯倒。

倦须槃礴裸,归可倒著帽。

欲去更少留,道人谈药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