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八十犹传不入城,南州耆旧传应成。
自歌白石时长短,谁信沧溟又浅清。
纵目已随春树远,离愁更与暮云平。
凡材蒲柳多先悴,常向山中说姓名。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的《拟寄叶希武》。诗中,诗人以八十高龄仍不入城的隐逸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老友叶希武的怀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首句“八十犹传不入城”描绘了诗人年迈却依然保持独立特行的生活态度,显示出其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
“南州耆旧传应成”暗示叶希武在南方州郡享有盛名,成为当地的老前辈。接下来,“自歌白石时长短”借白石之典,形容诗人自我吟唱,悠然自得,同时也暗含岁月如歌,时光易逝之意。
“谁信沧溟又浅清”一句,沧溟指的是大海,诗人借此表达对友情的深沉和对友情如海般清澈的期许。而“纵目已随春树远,离愁更与暮云平”则通过描绘春天景色和傍晚云彩,寓言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与日月同长。
最后两句“凡材蒲柳多先悴,常向山中说姓名”,以蒲柳比喻平凡的自己,暗示自己如同易于凋零的草木,而叶希武的名字却常常在山林间被人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成就的赞赏以及对自己淡泊生活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自然景象和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九曲溪头问草堂,名山不隐又还乡。
画船邀客湖光近,金刹题诗竹影凉。
帷幄十年心最苦,幅巾三径意何长。
不知听罢山阳笛,泪向南云落几行。
三年不见一书来,况忆论文共举杯。
药笼素无医国术,盐车空绊济时才。
只今馆阁思耆旧,何用山林问草莱。
落日题诗劳怅望,南天万里雁空来。
携手琅琊饮酿泉,别来书札罢流传。
三山海水连春树,九曲仙岩隔暮烟。
风景不随人事异,老怀肯作冷灰然。
何时乌石山边屋,重看题诗忆惠连。
三年不见张君子,旧作书巢傍涧松。
常与白云分主客,偶因明月想形容。
饭牛短褐歌深夜,采药长镵度远峰。
闻道近移毛义檄,掉头深入万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