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饶仲信静镜

乾不一动,静专动直。坤不一静,静翕动辟。

艮不一止,动静以时。本体如是,偏主则非。

惟学初机,贵以静入。以至终养,贵以静习。

本体既然,动静一如。乾坤合德,无二无馀。

心为天君,尊无伦比。圣贤言心,初无论拟。

心比于镜,佛说云然。镜虽有光,孰拟心天。

镜光则死,心光则活。活则不滞,死则不豁。

佛法寂灭,匪乾匪坤。若复本心,非彼能昏。

人以欲动,非动之性。所以贵静,自动自静。

其道光明,无物可并。惟省尽伦,是为全人。

眼高四海,至此乃真。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名为《赠饶仲信静镜》,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包恢。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探讨心性与修养之道的诗作。

“乾不一动,静专动直。坤不一静,静翕动辟。”开篇即借用《易经》中的乾卦和坤卦,象征天地阴阳,强调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行动之间的平衡与统一。

“艮不一止,动静以时。本体如是,偏主则非。”此处引入艮卦,进一步阐释了静止与动作的适时性,以及事物本质和偏执之见的区别。

“惟学初机,贵以静入。以至终养,贵以静习。”诗人强调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都应从静中开始,以静为根本。

“本体既然,动静一如。乾坤合德,无二无馀。”此处再次强调万物共存、阴阳互补的哲理,没有多余或不足之分。

“心为天君,尊无伦比。”这里表达了心灵至高无上的尊贵,它是宇宙中不可比拟的存在。

“圣贤言心,初无论拟。心比于镜,佛说云然。”诗人引述古代圣贤和佛家的教诲,将心灵比作清净之镜,这种比喻在中国哲学中颇为常见。

“镜虽有光,孰拟心天。镜光则死,心光则活。活则不滞,死则不豁。”此处通过对比镜子和心灵的光明,强调了真实的心灵之光远胜于物质世界的表相。

“佛法寂灭,匪乾匪坤。若复本心,非彼能昏。”诗人借用佛家思想,指出佛法超越世间的对立和束缚,只有回到真实的心灵状态,才能达到真正的觉悟。

“人以欲动,非动之性。所以贵静,自动自静。”这里揭示了人类由于内心的欲望而产生动作,但这种动作并非自然本性的流露,因此强调了宁静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静养达到自发的平衡状态。

“其道光明,无物可并。惟省尽伦,是为全人。”最后,诗人总结出一条通向心灵真理的明确道路,这是一种超越世间纷争、达到全人类共通理解的境界。

“眼高四海,至此乃真。”诗作以此句结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俯瞰世界的心态和对真理的深刻领悟。

收录诗词(92)

包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道夫。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

  • 字:宏父
  • 号:宏斋
  • 籍贯: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82-1268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三月初三

羽觞随曲水,佳气溢双清。

真贤瑞世,恰与真圣日同生。

出侍红云一朵,出按皇华六辔,特地福吾闽。

底是长生箓,八郡咏歌声。奏天子,倾义廪,济饥民。

南州指使,青州公案一般仁。

却恐紫泥有诏,社稷重臣事业,非晚觐岩宸。

来岁这般节,宣劝玉堂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日短暂居犹旅舍,夜长宜就作祠堂。

形式: 对联

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