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浮图.夜宿翁村时方刈稻苦雨不绝词纪田家语

为君诉。今年东作。满目西畴,尽成北渚。

雨翻盆、势欲浮村去。香稻波飘,都作沈湘角黍。

咽泪频呼儿女。瓮头剩粒,为君殷勤煮。话难住。

茅檐点滴,短檠青荧,床上无乾处。

雨声乍续啼声断,又被啼声,剪了半村雨。

摇手亟谢田翁,一曲淋铃,不抵卿言苦。

形式: 词牌: 金浮图

鉴赏

这首清代词人陈维崧的《金浮图·夜宿翁村时方刈稻苦雨不绝词纪田家语》描绘了一幅农耕时节遭遇连绵阴雨的农村生活画面。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在艰辛劳作中的无奈与愁苦。

"今年东作"点明了农事正忙的时节,然而"满目西畴,尽成北渚",原本应是丰收的田野却被雨水淹没,变成了水泽之地,形象地表现出雨灾带来的损失。"雨翻盆、势欲浮村去",形容雨势之大,仿佛要冲走整个村庄。

"香稻波飘,都作沈湘角黍",以沉痛的比喻,暗示了稻谷被水浸泡,无法收割,如同沉入湘江的祭祀用的角黍,表达了对丰收希望的破灭。词人对家人的情感流露尤为动人,"咽泪频呼儿女",他含泪呼唤家人,尤其是"瓮头剩粒,为君殷勤煮",表达出对家人的深深关怀和对粮食的珍惜。

接下来,词人描述了自己在雨夜中的孤独感受,"茅檐点滴,短檠青荧,床上无乾处",简陋的屋檐下,灯火微弱,连床铺都未能避雨。雨声与孩子的啼哭交织,"雨声乍续啼声断,又被啼声,剪了半村雨",反映出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苦闷。

最后,词人向田翁表示感激,"摇手亟谢田翁",尽管田翁的话语也无法缓解他的忧虑,"一曲淋铃,不抵卿言苦",淋铃声(古代乐器,此处借指田翁的话)再动听,也比不上他对这场苦雨的深深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在苦雨中的困苦生活,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词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奉赠蘧庵先生仍用前韵

识得词仙否。起从前、欧苏辛陆,为先生寿。

不是花颠和酒恼,豪气轩然独有。

要老笔、万花齐绣。

掷碎琵琶令破面,好香词、污汝诸伶手。

笑馀子,徒雕镂。秦宫汉苑描难就。

矗中原、怒涛似箭,断崖如臼。

我有铜人千行泪,扑地狮儿腾吼。

声撼落、橘中棋叟。

鹤发鸡皮人莫笑,忆华年、曾奉西宫帚。

家本住,金台口。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琵琶仙.泥莲庵夜宿同子万弟与寺僧閒话

倦客心情,况遇著、秋院捣衣时节。

惆怅侧帽垂鞭,凝情伫寥泬。

三间寺、水窗斜闭,一声磬、林香暗结。

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绝。

询开士、杖锡何来,奈师亦、江东旧狂客。

惹起南朝零恨,与疏钟呜咽。

有多少、西窗閒话,对禅床、剪烛低说。

渐渐风弄莲衣,满湖吹雪。

形式: 词牌: 琵琶仙

西江月.雨

故国金戈铁马,衰年退笔残书。

心情浑似欲栖乌,偏惹连天丝雨。

风掣红旗纵猎,雨昏银烛呼卢。

此声记得不曾无,那便凄凉如许。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八声甘州.客有言西江近事者感而赋此

说西江、近事最销魂,啼断竹林猿。

叹灌婴城下,章江门外,玉碎珠残。

争拥红妆北去,何日遂生还。

寂寞词人句,南浦西山。

谁向长生宫殿,对君王试鼓,别鹄离鸾。

怕未终此曲,先已惨天颜。

只小姑、端然未去,伴彭郎、烟水月明间。

终古是,银涛雪浪,雾鬓风鬟。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