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胡少瀹题梁王山蟠松诗

长松上捎日月宫,昂霄耸壑材甚雄。

不肯甘心卧云巘,有时见梦十八公。

汗颜血指,那知大匠自有体。

斩伐丁丁,朝夕聒人幽耳聋。

岂如吾乡华顶一峰八万四千丈,下蟠夭夭矫矫奇奇怪怪之苍松。

樛枝半压鲁隐九年之大雪,雅韵曾和虞氏五弦之薰风。

八千灵椿三千桃实几番见,何况篱下黄菊江头赤叶枫。

萧梁劫火烧不死,坐阅五季鹿走天下人亡弓。

世人欲识吾家所扰真龙种,请看春雷发蛰雾滃霱云从。

礧砢蹙缩轮囷拥肿可挫不可辱,坚刚正独盘薄偃蹇受命不受封。

无用之用不器之器振古成自晚,天台道人何苦汲汲图象寄涪翁。

搜肠镂肾状出怪松赞,反言挺而茂者肥瘠贵得中。

吁嗟九原相如不可作,飘飘词赋谁摩穹。

阆风逸民自愧才力薄,北斗以南惟有四朝之老农。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松高耸接日月宫殿,矗立山巅显威猛雄姿。
不愿屈居云间,有时在梦中遇见十八公。
辛勤努力,不知造物主自有安排。
砍伐声声,日夜响彻,让人心烦意乱。
哪比得过家乡华顶峰,高八万四千丈,松树奇特蜿蜒。
樛枝压过大雪,韵味曾与虞氏琴声相应和。
灵椿桃实历经几度春秋,更不用说篱边菊花江畔枫叶。
历经战火而不死,见证五个朝代兴衰,鹿群奔腾,人间沧桑。
若想了解我家真正的龙种,只需看春雷唤醒冬眠,云雾缭绕。
松木坚韧,曲折粗大,虽挫而不屈,坚守正道,不受封赏。
无用之用,不拘一格,自古以来成就非凡,天台道人何必急于画像。
竭尽全力描绘怪松赞歌,反讽挺拔繁茂的才是珍贵的平衡。
感叹啊,司马相如已逝,谁能再写壮丽诗篇。
我这流落之人自感才疏学浅,只有北斗以南的老农为伴。

注释

上捎:高耸。
昂霄耸壑:直入云霄,耸立山谷。
十八公:可能指仙人或尊贵人物。
大匠:造物主或技艺高超的人。
蟠夭:盘旋曲折。
雅韵:高雅的韵味。
轮囷:弯曲的样子。
搜肠镂肾:竭尽全力。
飘飘:形容词人的文采飞扬。
阆风:传说中的仙界之地。
逸民:隐逸的百姓。
北斗以南:指中国南方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示了山中蟠松的雄伟与独特。开篇便以“长松上捎日月宫”、“昂霄耸壑材甚雄”等句子描绘出松树高大、气势磅礴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不甘平庸、追求超凡脱俗的情怀。

“汗颜血指,那知大匠自有体。斩伐丁丁,朝夕聒人幽耳聋。”这两句通过工匠雕琢的细致和不断试听的声音强度的对比,形象地展示了松树在自然力与时间的磨砺下形成的独特姿态。

“岂如吾乡华顶一峰八万四千丈”等句,则是通过将蟠松的高大与华山之巅的险峻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松树的非凡气质。同时,“樛枝半压鲁隐九年之大雪”和“雅韵曾和虞氏五弦之薰风”两句,通过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增添了蟠松的艺术魅力。

接下来的“八千灵椿三千桃实几番见,何况篱下黄菊江头赤叶枫。”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通过各种植物和季节变化的描述,展现了蟠松所在山野的丰富多彩。

“萧梁劫火烧不死”等句,则借助神话传说中的真龙种,形象地表达了蟠松的坚韧不拔和生命力。最后,“礧砢蹙缩轮囷拥肿可挫不可辱,坚刚正独盘薄偃蹇受命不受封。”通过对比和夸张,强调了蟠松在自然界中的独立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首诗语言丰富、想象力极强,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卷,更通过蟠松这一自然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于坚持自我、不畏艰难的赞扬。

收录诗词(14)

刘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茧㯃花

清晨步上金鸡岭,极目漫山茧㯃花。

雪蕊琼丝亦堪赏,樵童蚕妇伐归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句(其二)

粗官差入党侯帐,精品平收陆羽经。

形式:

和陈希白参军垂虹桥

长虹化作石嵯峨,震泽东头饮逝波。

势扼鱼龙潜水府,影连乌鹊跨天河。

胜游应去牵牛近,壮节真乘驷马过。

今日地维方板荡,力扶砥柱意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挽绵汉简诸公

绵汉风酸动杀机,北来铁骑遍驱驰。

几千里地弓刀运,百万人家骨肉糜。

鬼哭神号无限恨,蝇蛄蚋嘬有馀悲。

平生食禄何从避,留取香名百世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