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雪窦长老昙颖

朝从雪窦请,暮卷云衲轻。

莫问居士病,自从他方行。

吴霜点髭根,海乌随众迎。

安隐彼道场,万事都忘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清晨从雪窦山出发,傍晚收起云一般的僧袍轻装。
不必询问我是否病了,自从离开家乡我就四处游历。
吴地的秋霜染白了胡须的根部,海鸥随我一同迎接新的一天。
在那宁静的修行场所,我已忘却世间万物。

注释

朝:早晨。
雪窦:地名,可能指雪窦山(位于浙江宁波附近)。
云衲:僧人的袍子,比喻轻便的行装。
居士:古时对在家修行的人的称呼。
病:身体状况。
他方:他处,外地。
吴霜:吴地的秋霜,代指年老。
髭根:胡须的根部。
海乌:海鸥,象征自由和迎接。
安隐:安宁、隐居。
道场:佛教修行的场所。
忘情:忘记世俗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送别雪窦长老昙颖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和对其修行生活的敬仰。首句“朝从雪窦请”,描绘了昙颖清晨离开的情景,暗示了其僧侣身份和虔诚的求知态度。次句“暮卷云衲轻”则写出了他衣着简朴,行踪飘逸,如同云彩般自由自在。

“莫问居士病,自从他方行”表达了诗人劝慰对方不必在意身体状况,他已经选择了远方的修行之路,暗示了对昙颖出世修行的决心。接下来两句“吴霜点髭根,海乌随众迎”,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昙颖年事已高,但依然受到弟子们的尊敬和陪伴,显示出他在僧团中的地位和德行。

最后两句“安隐彼道场,万事都忘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昙颖在宁静道场中获得内心安宁与超脱的祝愿,以及对他忘却世俗烦恼、专注于修行生活的赞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富有禅意,体现了梅尧臣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黄殿丞通判润州

前年江州飞火龙,楼殿化尽山将镕。

今闻榱栋复华壮,大阁渠渠出波上。

南徐别乘简且闲,下马岸傍呼画舫。

永日江风不畏人,楫师猱狞欺白浪。

衣上京尘莫厌多,斗擞中流云在望。

形式: 古风

送傅越石都官归越州待阙

越客舟从真定至,夜夜镜湖生梦寐。

晓度吴江百尺船,洗眼重看会稽翠。

买臣负薪樵径荒,伯鸾赁舂苔臼弃。

绿橘黄柑带叶收,白粳紫蟹侵霜馈。

食蟹易美粳易饱,绿橘佐酒柑佐醉。

莫论仕宦远与近,布袍练袍何所利。

君恬不忍乞丐为,且返故庐聊以迟。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送储令赴韶州乐昌

尝闻韶石下,虞舜古祠深。

至乐久已寂,况持陶令琴。

炎方不道远,一去值秋霖。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婺州通判徐殿丞

疾湍怒蛟龙,不畏东风逆。

沄沄奔长淮,千里在咫尺。

辞梁始及晨,过宋尚未夕。

南州岂难到,何处淹行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