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寺坐寥阒,跫然闻足音。
四山经雨过,六月似秋深。
灯静窥饥鼠,钟清悟宿禽。
元城今已远,共此白云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名为《次酬吴仙尉张都监游兴教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独自坐在偏远的寺庙里,周围环境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而又略带些许萧索。
"野寺坐寥阒,跫然闻足音。"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荒废寺庙中安静地坐着,只有偶尔传来的脚步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寥阒"形容的是空旷无人的景象,而"跫然"则表达了惊讶的心情,仿佛每一个微小的声音都能清晰地听到。
"四山经雨过,六月似秋深。"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强化了孤独与萧索的情感。连续的雨水经过四周的山峦,让人感觉像是已经进入了深秋,但实际上只是六月,即夏季。
"灯静窥饥鼠,钟清悟宿禽。" 这两句则从寺庙中夜晚的景象切入,静谧的灯光下,诗人观察到饥饿的小鼠,而在清脆的钟声中,他仿佛领悟到了鸟儿栖息的秘密。这两句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智慧。
"元城今已远,共此白云心。"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往昔旧地的怀念之情——元城,即古代的首都长安,现在已经遥不可及,但诗人的内心世界却仍然和那飘渺的白云相伴。这也暗示了诗人超越物外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寺庙生活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不详
丹心炯炯老天知,莫问人间识者稀。
孤雁过门思古荡,慈鸦满树忆重闱。
醉因酒贱歌丰岁,寒觉衣单恋晚晖。
珍重五穷同寂寞,忍教结柳向谁归。
癯然同旦过,一饭鼓鱼音。
对俗情全懒,忘言道亦深。
斜阳浮野马,明月照栖禽。
谁续梅花赋,相期铁石心。
紫气曾临屋有光,老僧相对说修藏。
貌癯渐觉衣冠古,交淡谁知道谊常。
文类锦机君独艳,才如袜线我无长。
近来悟得安心法,菜饭蒲团一炷香。
一屋中含万象光,掩关独坐类龟藏。
梧桐弄月思康节,枫柞吟秋忆履常。
事到中年心更懒,人从多难识应长。
几回梦觉南窗下,闻得邻家煮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