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其二)中秋

素娥醉语曾留。又中秋。待得重圆谁妒、两悠悠。

向愁旱,今愁水,没中洲。看取明朝晴去、不须愁。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押[尤]韵

翻译

嫦娥在醉意中说过的话,如今又到了中秋。等待着再次团圆,却怕会有谁来嫉妒这长久的分离。
从前忧虑干旱,现在又担忧洪水,淹没了整个陆地。但请看明天的晴空,无需再为这些忧虑烦恼。

注释

素娥: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仙女。
醉语:酒后的话语,可能指嫦娥的传说。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月亮最圆之时。
重圆:指月亮的圆满,也象征着亲人团聚。
妒:嫉妒。
悠悠:长久,漫长。
愁旱:忧虑干旱。
今愁水:现在又担心洪水。
中洲:指陆地,这里可能指的是人间。
明朝:明天。
晴去:天气放晴。
不须愁:不必忧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标题为《乌夜啼(其二)中秋》。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素娥醉语曾留" 一句,运用了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形象,通过她“醉语”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梦幻而遥远的情愫。"又中秋" 表明诗人再次迎来中秋佳节,心中充满了对圆满与团聚的渴望。

"待得重圆谁妒、两悠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月亮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亲人或知己的思念。"两悠悠" 传递出一种深远且无尽的哀愁。

"向愁旱,今愁水,没中洲" 这几句则是诗人由过去对干涸之物(旱)的忧虑,转变为现在对于流动不息之水(水)的担忧。"没中洲" 可能象征着某种失落或迷茫。

最后,"看取明朝晴去、不须愁" 一句,诗人似乎在劝慰自己,也许是在劝说读者,当看到清晨的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时,不必再有忧愁,因为生活总会继续,每个日出都充满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月亮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期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生活变迁时的自我安慰。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乌夜啼(其三)

何年似永和年。记湖船。如此晴天无处、望新烟。

江南女,裙四尺,合秋千。昨日老人曾见、久潸然。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押[先]韵

乌夜啼(其一)初夏

犹疑薰透帘栊。是东风。不分榴花更胜、一春红。

新雨过,绿连空。蝶飞慵。闲过绿阴深院、小花浓。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六丑.春感和彭明叔韵

看东风海底,送落日、飞空如掷。

醉游暮归,怕西州堕策。归路偏失。

记上元时节,千门立马,望金坡残雪。

素娥推下团栾辙。塞草惊尘,河水渡楫。

悠悠雨丝风拂。但相随断雁,时度荒泽。回头紫陌。

梦归归未得。憔悴江南,秋风旧客。去年说著今日。

漫故人相命,玳筵鸣瑟。愁汗漫、全林杯窄。

况飘泊相遇,当时老叟,梨园歌籍。

高歌为我几回阕。似子规、落月啼乌悄,傍人泪滴。

形式: 词牌: 六丑

六州歌头

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

再建隆。十五年宇宙,宫中膺。堂中伴。

翻虎鼠,搏鹯雀,覆蛇龙。

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

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

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

镜湖空。里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

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

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

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

形式: 词牌: 六州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