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对月

青廓经新雨,扶疏桂影秋。

夜凉山色静,风细水光浮。

坐久因忘寐,诗成得散愁。

愿言乘此兴,同赋庾公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清朗的天空经过新雨洗涤,桂花疏影在秋意中摇曳。
夜晚凉爽,山色宁静,微风轻拂,水面泛起波光。
坐在这里久了,不觉困倦,诗兴大发,消解了心中的忧愁。
希望能借着这股雅兴,一同到庾公楼吟诗作赋。

注释

青廓:清朗的天空。
经:经过。
新雨:刚下的雨。
扶疏:稀疏而错落有致。
桂影:桂花的影子。
秋:秋天。
夜凉:夜晚凉爽。
山色:山的颜色或景色。
静:安静。
风细:微风轻柔。
水光浮:水面泛起波光。
坐久:坐了很久。
因:因此。
忘寐:忘记疲倦,不觉得困。
诗成:诗写完。
散愁:消解愁绪。
愿言:希望如此。
乘此兴:趁着这股兴致。
同赋:一起吟诗。
庾公楼:庾公楼,指某处名胜之地,可能是一位诗人或历史人物庾亮的住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宁静图景,诗人在凉爽的夜晚,感受着山色的静谧与水光的柔和。开篇两句“青廓经新雨,扶疏桂影秋”,通过对建筑、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片湿润清新的氛围,同时也渲染了季节的气息。

诗人接着笔触转向夜晚的宁静与山水之美:“夜凉山色静,风细水光浮。”这里,“夜凉”表达了秋夜的凉爽,“山色静”则描绘出一片安详的景象,而“风细水光浮”则是对夜间微风和水面光泽变化的精致捕捉。

在这种环境氛围中,诗人久坐忘倦,灵感涌动,诗思泉涌:“坐久因忘寐,诗成得散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之美,心境澄明,写出了内心的喜悦与安宁。

最后,诗人表达了愿望:“愿言乘此兴,同赋庾公楼。”这里,“庾公楼”指的是唐代诗人庾信的名句“黄昏独向蓬莱上,望帝阙遥连雪霜云”。诗人希望能像古人那样,在这般美好的景致中,同样地写出传世佳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追和东坡张昌言喜雨呈同官

旱魃正须三尺雨,飞廉旋布四天云。

诗成采笔挥琼玖,酒到酡颜散缬纹。

莲沼滟翻宵溜急,槐庭清送午风薰。

欣欣千里农夫庆,衰病空惭老使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追和东坡严车二雪诗(其二)

雪满江城酒不赊,闭门那患出无车。

未容踏冻寻梅萼,应喜临风见柳花。

炭重乌银争晓市,蔬挑翠羽荷邻家。

何人正下红莲幕,大嚼蒸羊手更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追和东坡严车二雪诗(其一)

公诗有意拂廉纤,令似欧阳韵更严。

犬子亦应惭赋缟,痴儿端合愧誇盐。

飞绵勃窣争平堑,冻笋槎牙欲堕檐。

胡避只今何处是,玉屏森映一峰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追和东坡送春和陈德夫

柳外风樯迅莫追,柳间迟日弄晴晖。

青春已作堂堂去,乌辔何由缓缓飞。

入户呢喃轻语燕,隔林咿轧静鸣机。

谁言四月芳菲尽,萱草葵花觉昨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