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翟新朱定甫赋(其三)

露渍银床金索冷,明月不言星靥靥。

御街朝马响缨铃,几树梧桐鸦影淡。

暗拭衰红出绮房,无心宫额贴花黄。

秋裳未结鸳鸯缝,交刀裁破一帘霜。

昔日翠翘今白葆,可惜韶容镜中老。

纵使青天不解愁,凉榭芭蕉泣秋晓。

兰烛啼红愁夜阑,江南清怨属哀弹。

挑鬟斜凭玉栏干,报道金笼鹦鹉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日夜晚的孤独与哀愁。首句“露渍银床金索冷”,以露水浸湿的银床和冰冷的金索,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明月不言星靥靥”一句,通过月亮的静默和星星的闪烁,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

“御街朝马响缨铃,几树梧桐鸦影淡。”描述了清晨街道上马匹行进的声音和梧桐树下乌鸦的影子,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宁静。接下来,“暗拭衰红出绮房,无心宫额贴花黄。”则转向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她独自在闺房中,黯然神伤,无心打扮,贴上花黄。

“秋裳未结鸳鸯缝,交刀裁破一帘霜。”继续描绘女子的孤独与寂寞,她尚未完成秋衣上的鸳鸯图案,而是在寒冷的秋夜中,仿佛被一帘霜所包围。这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寒冷与孤寂。

“昔日翠翘今白葆,可惜韶容镜中老。”这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曾经的青春美貌如今已如白发般苍老,只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衰老。最后,“纵使青天不解愁,凉榭芭蕉泣秋晓。”和“兰烛啼红愁夜阑,江南清怨属哀弹。”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无论是天空还是芭蕉,似乎都在为女子的哀愁而哭泣,江南的清怨化作了哀怨的琴声,充满了悲凉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秋夜中的孤独、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80)

宋濂(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号:潜溪
  • 籍贯: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 生卒年:1310—1381

相关古诗词

阳翟新朱定甫赋(其四)

镇帷犀重鲜室温,白天碎碎玉花纷。

窗开云母不知夜,帐结流苏散锦文。

盈盈小妾被流黄,抱瑟升楼发浩倡。

铜龙漏极曙光动,驩绝竟忘寒夜长。

祇恐愁红向春死,不死应须探春髓。

龙刀切纸印冰花,贴在九华赪壁里。

冉冉南光走冷圭,梅含春影与云齐。

青丝玉壶具憔悴,井底生尘却解携。

形式: 古风

和王内翰见怀韵二首(其二)

才名老去惬休官,圣泽高深只自欢。

侍宴每容亲绣衮,从游偏许近和銮。

久知琛贽来殊俗,渐喜寰区洽治安。

惟有张骞犹未返,玉关秋早节毛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郑博士见赠韵

秋霜染得鬓成丝,祗为烟霞劳梦思。

谁料杜陵垂白发,得同郑老合襟期。

荷衣荇带烦新制,涧草岩花逞故知。

便欲从君同点检,归裁冰茧写成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走笔送金贤良

飘零已觉二毛侵,且向西风问苦吟。

蜃雨蛮烟十年梦,龙韬豹略一生心。

星垂钟阜知天近,水入秦淮似海深。

不是秋帆连夜发,典衣呼酒共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