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孟秋夜月明如中秋因思范公守南阳赏月及坡公赤壁之游皆七月望也作短歌记之

先生赤壁舟中赋,老子百花洲上歌。

古人不负此明月,今我当如此月何。

连宵风雨暑欲尽,碧玉万里谁新磨。

冰盘无声出海底,荡漾六合生金波。

早秋便得许奇绝,探借八月清光多。

天公赐我美无价,樽酒不设羞嫦娥。

人生看月几时足,百年寒暑如飞梭。

两公却与月长在,声名万古流江河。

梦生羽翼不可逐,想象风景空吟哦。

洞箫长笛亦何有,拂衣起舞聊婆娑。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先生在赤壁的舟中作诗,老子在百花洲上歌唱。
古人没有辜负这明亮的月色,今日的我该如何回应这轮明月呢。
连续的风雨和酷暑即将过去,万里碧波之下哪位能重新打磨这碧玉般的月亮。
如同冰盘悄然自海底升起,月光洒满六合,泛起金色的波纹。
早秋时节已能欣赏到如此奇妙的景象,我借八月的清辉增添了许多诗意。
上天赐予我无价的美景,即使不设酒宴,也足以羞愧嫦娥的寂寞。
人生中何时能赏月尽兴,百年光阴如同飞逝的梭子。
两位先贤与月同在,他们的名声如江河般万古流传。
虽然梦境中的翅膀无法追逐,但想象中的风景仍值得我吟咏。
洞箫长笛又能如何,我挥动衣袖,随意起舞以表达心中的感慨。

注释

赋:作诗。
百花洲:地名,可能指代优美的环境。
不负:不辜负。
连宵:整夜。
碧玉:形容月亮的清澈明亮。
婆娑:轻盈地舞动。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借古人赤壁和百花洲上的赏月之情,抒发自己对月亮的向往与感慨。开篇即以“先生赤壁舟中赋,老子百花洲上歌”点题,通过历史人物的赏月经历,映衬诗人当前的情怀。

接着,“古人不负此明月,今我当如此月何”表达了诗人对古人赏月情形的钦佩和自己在同样美好月色下的感受。这里的“不负”意为不辜负,不让之空过,强调古人与月亮之间的完美结合。

“连宵风雨暑欲尽,碧玉万里谁新磨”则是对当下天气转暖、风雨即将过去的描写,同时也是一种比喻,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精神上的清洗和提升。

“冰盘无声出海底,荡漾六合生金波”通过对月亮在水中的反射作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壮丽的夜晚景象,“冰盘”形容月亮如同冰清玉洁的盘子,而“无声出海底”则强调了一种超自然的美感。

接下来的“早秋便得许奇绝,探借八月清光多”表达了诗人对这个时节独特景致的珍视与向往。这里的“早秋”指的是孟秋,即农历八月初,天气渐凉,而“探借”则是希望能够尽量延长这一美好的时光。

紧接着,“天公赐我美无价,樽酒不设羞嫦娥”一句,诗人感恩于自然赋予的美景,并且没有因为任何事情而感到羞愧或是遗憾,这里“樽酒”暗示了一种闲适自得、享受生活的情趣。

“人生看月几时足,百年寒暑如飞梭”则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慨。诗人意识到人一生能有多少次机会去欣赏这美丽的月亮,以及时间流逝的快捷,这里“百年寒暑”象征了岁月的更迭。

随后的“两公却与月长在,声名万古流江河”是对历史人物赤壁和百花洲上赏月之事的缅怀,并赞扬他们的英名永存。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这份情感能够传承下去。

最后,“梦生羽翼不可逐,想象风景空吟哦。洞箫长笛亦何有,拂衣起舞聊婆娑”则是对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幻想的表达。诗人希望能有一双翅膀去追寻那些美好的瞬间,但最终只能在梦中实现,而“洞箫长笛”和“拂衣起舞”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透露出一种无奈但仍旧享受当下的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和古人赏月情形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生命的短暂以及希望超越现实限制的深切愿望。

收录诗词(21)

孙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上

滩头鸣榔去,偃仰醉霜月。

意倦早归来,风波渺愁绝。

形式: 五言绝句

欣欣篇

欣欣雪斋叟,年少本孤寒。

愁怀厄羁寓,兀坐起长叹。

慷慨念前世,圣门真可观。

邹人息邪说,吏部回狂澜。

钝金须砥砺,曲木待绳弹。

幸哉得三男,父子聊自欢。

烂舌不令闭,濡毫无使乾。

高天揭悬象,绝嶂飞流湍。

取舍徇三益,行藏推四端。

莺友新择木,鹓雏初放官。

言辞凛冰雪,节操森琅玕。

神祇傥终祐,骞翥亦何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雨后

落日矫乌云,疾风豗白浪。

雨声西南来,势剧万马壮。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漾]韵

雨后

呼童捲帘收架书,檐溜忽断云萧疏。

山光水影净如拭,一川秋意生芙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