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吟又五首(其一)

万物有精英,人为万物灵。

必先详事体,然后论人情。

气静形安乐,心闲身太平。

伊耆治天下,不出此名生。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世间万物都有精华,人类尤为万物之灵。
必须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再谈论人的感情和行为。
内心平静,身体安宁,就能享受到快乐和太平。
古代贤者伊耆子治理天下,他的智慧并不追求世俗名声。

注释

万物:所有的事物。
精英:精华,优秀部分。
人为:人类作为。
灵:精神、灵魂或聪明才智。
事体:事物的本质或实际情况。
论:讨论或考虑。
人情:人的感情和人际关系。
气静:心境平和。
形:身体。
安乐:安宁快乐。
身太平:身心太平。
伊耆:古代贤者的名字,这里泛指有智慧的人。
治:治理。
天下:整个世界。
名生:世俗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感事吟》系列中的第一首,主题围绕着对世间万物和人类地位的思考。诗人首先强调了万物皆有其独特的精华,而人作为万物之灵,具有更高的智慧和理解能力。他认为在讨论人事之前,应先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认识人的社会行为和情感的基础。

接着,诗人提倡内心的平静与身体的安宁,认为心境宁静、心态悠闲的人更容易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太平。他以古代贤者伊耆子为例,此人以无为而治的方式治理天下,没有追求个人的名声,而是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和谐。

整首诗寓含了道家的哲学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内心平和,不求外在显赫,体现了邵雍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治理的理想境界。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万物吟

万物备于身,乾坤不负人。

时光嗟荏苒,事体落因循。

既感青春老,还惊白发新。

胸中若无有,未免作埃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万物吟

成败须归命,兴衰各有时。

小人纵多欲,真宰岂容私。

只此浪喜欢,便成空惨悽。

请观春去后,游者更为谁。

形式: 古风

三十年吟

比三十年前,今日为艰难。

比三十年后,今日为安闲。

治久人思乱,乱久人思安。

安得千年鹤,乘去游仙山。

形式: 古风

三月吟

满城尽日行春去,言会行春还有数。

真宰何尝不发生,游人其那无凭据。

梨花著雨漫成啼,柳絮因风争肯住。

一片清明好意多,奈何意好难分付。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