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过东都别乐天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难以割舍的情感。"君应怪我留连久"表明说话者觉得自己逗留太久,应该引起对方的注意,这里是出于不忍离去的苦恼。"我欲与君辞别难"则直接道出了离别之难,是因为内心对友情的珍惜和不舍。
以下是鉴赏部分: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留连久"和"辞别难"这两个词组,既展示了自己对友谊的重视,也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并非普通的相逢即可,反映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珍惜每一次美好的相聚时光。
接着,"白头徒侣渐稀少"一句,则是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人生的无常。这里的"白头"指的是年老,而"徒侣"则意味着没有特别的成就或地位的人。这句话既映射出诗人的自我认知,也让读者感受到生命中的孤独与凋零。
最后,"明日恐君无此欢"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担忧。诗人担心明天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快乐时光,这不仅是对友谊的珍视,更是一种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担忧。
总体来说,这两句诗通过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以及面对生命无常时的一种悲凉感。这样的诗歌情感,至今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春来求事百无成,因向愁中识道情。
花满杏园千万树,几人能伴老僧行。
晚日未抛诗笔砚,夕阳空望郡楼台。
与君后会知何日,不似潮头暮却回。
年年渐觉老人稀,欲别孙翁泪满衣。
未死不知何处去,此身终向此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