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禅关自幽阒,竹亦号真如。
况是龙潜地,曾经凤食馀。
土深抱节密,林净著行疏。
谁谓乾淳达,清阴只似初。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欣赏。
"禅关自幽阒"一句,设定了整个场景的氛围,"禅关"指的是僧侣修行的地方,而"幽阌"则形容其环境之静谧。紧接着,"竹亦号真如"中的"真如"是佛教术语,意为清净无染,此处用以赞美竹子的清雅脱俗。
诗人随后转向地下的龙和曾经来过的凤凰,用"况是龙潜地,曾经凤食馀"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历史与灵气的感慨。龙象征着力量与神秘,而凤则代表着祥瑞与高洁,两者的结合,使得这一自然之处显得更加非凡。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以"土深抱节密,林净著行疏"进一步描写了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纯净。"土深"暗示着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而"抱节密"则是对大自然生长规律的赞美;"林净"表明环境之清洁,而"著行疏"则形容诗人在这片林中漫步时的心境自如。
最后两句,"谁谓乾淳达,清阴只似初"中,诗人似乎在询问,为何有人认为天空的辉煌(乾淳)才是通达和纯净,而他却觉得这片清凉的树荫,就像最初的自然一样美好。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简单、原始自然之美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影。
不详
大星殒地寂无光,砚席凝尘閟野堂。
一老海滨天下慭,百年江左恨空长。
家传遗稿归中秘,帝录元勋纪太常。
路远生刍来未得,泪乾门下老刘郎。
城池浸空碧,鉴影复观心。
孺子去何在,此歌传至今。
一奁凉月白,万井市声沉。
坎止宁劳问,凭栏意独深。
屋头深锁屿头云,高下亭台景旋分。
荷气晓来迎露看,泉声雨后隔溪闻。
疏棂不碍松萝月,高柳时停鸥鹭群。
只恐此身闲未得,徵书催发暑如焚。
团团竹色绕郊居,勾引清风百亩馀。
忆昔敲门苏内翰,而今下马范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