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

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

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

形式: 古风

翻译

开元天子感到万事如意,只遗憾时光匆匆流逝。
他在三乡小路上遥望仙山,归来后创作了《霓裳羽衣曲》。
他的仙心从此留在了瑶池仙境,伴随着三清八景一同游历。
忽然间他乘着白云升天而去,人间只留下秋天的风和追忆的诗篇。

注释

开元天子:指唐朝皇帝唐玄宗。
万事足:形容极其满足。
光景促:指时间过得太快。
三乡陌上:乡村小路。
仙山:道教中的神仙居所。
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创制的宫廷乐曲。
瑶池:神话中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三清八景:道教中的三清(玉清、上清、太清)和八景(如日出、月落等)。
白云去:升天或成仙。
秋风词:秋天的风和怀念的诗词。

鉴赏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朝时期创作的,表达了对当时皇帝(天子)权力无边但时间宝贵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物阜民丰的赞美,但同时也感叹时间流逝太快,难以把握。

"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这两句则转向诗人内心对于仙界之美好的一种渴望和追求,通过对仙山的遥望来表达自己愿意抛弃尘世的束缚,化身为仙。

"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 这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对于仙境生活的向往之情,瑶池是道教中的仙境之一,三清指的是道家所说的玉清、上清、太清三重天界,而八景则可能是指仙界中美丽的自然风光或奇观异景。

"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想要乘坐白云升入天界,与尘世告别,只留下秋风中的诗词给这个世界。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的超脱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冲突,是一首蕴含深意、情感丰富且想象力极强的作品。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手扎荅诗示之

碧云佳句久传芳,曾向成都住草堂。

振锡常过长者宅,披衣犹带令公香。

一时风景添诗思,八部人天入道场。

若许相期同结社,吾家本自有柴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飞鸢操

鸢飞杳杳青云里,鸢鸣萧萧风四起。

旗尾飘扬势渐高,箭头砉划声相似。

长空悠悠霁日悬,六翮不动凝风烟。

游鹍翔雁出其下,庆云清景相回旋。

忽闻饥乌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

腾音砺吻相喧呼,仰天大嚇疑鹓雏。

畏人避犬投高处,俛啄无声犹屡顾。

青鸟自爱玉山禾,仙禽徒贵华亭露。

朴遬危巢向暮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游童挟弹一麾肘,臆碎羽分人不悲。

天生众禽各有类,威凤文章在仁义。

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

形式: 琴操

马嵬行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

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

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

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

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

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

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

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

形式: 古风

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

籍通金马门,家在铜驼陌。

省闼昼无尘,宫树朝凝碧。

荒街浅深辙,古渡潺湲石。

唯有嵩丘云,堪誇早朝客。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