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其二)停云竹径初成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

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

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

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细雨。

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
呼唤老友前来,与我一同漫步,手持风烟杖履,享受山水之间。
行走在弯曲的小路上,时而经过小山坡,路边有溪流相伴,半山腰被绿竹遮掩,形成一条翠竹之路。
一杯美酒引发遐思,仿佛陶渊明的意境。
山顶上停着白云,山下则是蒙蒙细雨。
野外的花朵和鸣叫的鸟儿,不愿被我写进诗中,就像我的诗,似乎总缺少恰当的描绘之处。

注释

小桥:简陋的小桥。
流水:潺潺流水。
故人:老朋友。
风烟杖屦:形容旅途中的简朴行头。
窈窕:曲折蜿蜒。
崎岖:山路不平。
翠竹:青翠的竹子。
遐想:悠远的想象。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停云:象征隐居或高洁之云。
濛濛细雨:轻柔的细雨。
不肯:不愿意。
笑翁:可能指诗人自己,自嘲为‘笑翁’。

鉴赏

这首《蓦山溪·其二·停云竹径初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画面。小桥流水,诗人欲前往前溪,呼唤老友共赏这风烟竹径的雅趣。他们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翠竹夹道,山水相映,景色宜人。

词人借景抒怀,想象陶渊明般的隐逸生活,感叹山中停云之静美,山下蒙蒙细雨更添诗意。然而,他发现即使有美景,野花啼鸟并未如诗中所述般入眼,仿佛在嘲笑他的诗句无法准确捕捉这自然的灵动。此词以景寓情,流露出词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和对表达自然之美的无奈。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虞美人(其一)送赵达夫

一杯莫落吾人后。富贵功名寿。胸中书传有馀香。

看写兰亭小字、记流觞。问谁分我渔樵席。

江海消闲日。看君天上拜恩浓。

却恐画楼无处、著东风。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二)

翠屏罗幕遮前后。舞袖翻长寿。紫髯冠佩御炉香。

看取明年归奉、万年觞。今宵池上蟠桃席。

咫尺长安日。宝烟飞焰万花浓。

试看中间白鹤、驾仙风。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三)

夜深困倚屏风后。试请毛延寿。宝钗小立白翻香。

旋唱新词犹误、笑持觞。四更山月寒侵席。

歌舞催时日。问他何处最情浓。

却道小梅摇落、不禁风。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