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易春秋新解

夫子春秋之所记,二百四十有二年。

谨严之法不可犯,欲示万世天子权。

礼乐征伐必上出,诸侯虽大莫得专。

周平东迁鲁君隐,王纲坏裂勿复联。

天王所存位与号,列国自用公承传。

齐桓晋文无实义,挟周徇己掩大愆。

不归圣笔立中制,谁其当罪谁其贤。

丝纷五传角同异,各专门记执所偏。

遂令学者蹈迷径,不探元本遭羁牵。

至于歆向父子间,亦反天性相镵镌。

何休杜预范宁辈,离经附传以臆笺。

膏肓废疾互讥病,虽欲针起难自痊。

前人文字安可数,议难啾唧秋嘒蝉。

有唐名儒陆淳者,始开奥壤窥源泉。

我朝又得孙明复,大明圣意疏重渊。

刘生新解最后出,了无塞碍成通川。

所趋旨义极简正,撑拄异论牢且坚。

事不归王皆不与,达经之志所以然。

诗三百可一言蔽,曰思无邪而已焉。

方今四海大一统,万里号令犹君前。

安不思危易其治,毋容僭乱生阶缘。

往持此说助邦政,坐令当扆尊如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读刘易春秋新解》。韩琦在诗中对刘易的新解《春秋》进行了高度评价,并对其内容和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诗中首先提到刘易的新解《春秋》对历史记载的严谨性和权威性给予了肯定,认为它能够揭示给后世天子以权力的法则。接着,韩琦指出《春秋》中关于礼乐征伐的规定,强调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以及诸侯不得擅自行使权力的原则。他提到了周平王东迁后,王纲崩裂的情况,以及后来齐桓公、晋文公等诸侯的作为,批评他们利用周王室的名义来实现个人目的,违背了《春秋》的本意。

韩琦进一步分析了《春秋》传记中的分歧和争议,指出这些分歧往往源于对文本的片面理解,导致学者们陷入迷途,无法探寻到《春秋》的核心思想。他特别提到了东汉时期的学者如何休、杜预、范宁等人,批评他们在解释《春秋》时过于主观臆断,未能准确把握《春秋》的精髓。

接着,韩琦赞扬了唐代名儒陆淳和他所在时代的学者,认为他们开始探索《春秋》的深层含义,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宋代,孙明复等学者继续深入研究《春秋》,使圣人的意图得以更清晰地展现。韩琦对刘易的新解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能够消除理解上的障碍,形成一种通达而稳固的见解。刘易的新解遵循《春秋》的主旨,即“思无邪”,主张一切行为都应符合道德标准,避免僭越和混乱。

最后,韩琦表达了对刘易新解《春秋》的推崇,认为它对于当今国家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人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保持警惕,防止危机和混乱的发生。他鼓励将这一学说应用于国家政策之中,以增强皇权的尊严和权威。

总之,这首诗是对刘易新解《春秋》的高度赞扬,同时也体现了韩琦对历史、道德和国家治理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收录诗词(739)

韩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字:稚圭
  •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75年

相关古诗词

答孙植太博后园宴射

花梢点红芽绿茁,宴亭爽垲堋云列。

呼宾习射次序升,体裁人人矜㔢挃。

六钧力副百中艺,由基注目老羿拽。

支左屈右何大工,象弭急收如列缺。

须臾一镝入鹄心,画鼓连轰尽声喝。

后者审固意愈精,有时大呼劈箭筈。

惜哉最是毫釐差,彩侯似动笴微撇。

分明角胜各记晕,将终或为一箭夺。

当筵主筹令难犯,大白时举出正罚。

此礼自古尤所重,矍圃去留宜有别。

五善大抵主和容,不止穿杨与穿札。

因忆当年黠羌叛,非才误授将军钺。

帐下貔貅十万师,力过生犀心似铁。

大人未许覆凶巢,饬谨封垂禦侵越。

悍夫猛士志待骋,贮填愤气何由泄。

正值高秋天气寒,塞场霜重严风刮。

约束偏裨整队兵,旌旗烁电戈矛雪。

驱出长郊阅奇阵,离合应麾皆有节。

次引精锐较绝技,控弦命中无虚发。

气豪马健走危坡,直下千寻未尝蹶。

收军校猎围平原,犬顺人呼鹰解绁。

山麋冲轶犯劲矢,岗兔奔跳迷狡穴。

大雕盘空不轻搏,老狐仰视肝胆裂。

驻鞍赏获犒部曲,浪泻酒车论染血。

将军未酣众心醉,耳后风生鼻头热。

此日淮藩奉宽诏,朱轮慢辗行春辙。

铃索声沉讼牒稀,优游大可养疏拙。

斜蒿青青鲚鲙新,公醪香重醅才拨。

射堂对客且相娱,不妨乐事陶嘉月。

襟怀聊与水云閒,梦魂犹寄关山阔。

逢辰未立赫然勋,破的求功真琐屑。

欲得心如外貌欢,报国之诚尽摅豁。

形式: 古风

广陵大雪

淮南常岁冬犹燠,今年阴沴何严酷。

黑云漫天一月昏,大雪飞扬平压屋。

风力轩号助其势,摆撼琳琅摧冻木。

通宵彻昼不暂停,堆积楼台满溪谷。

有时造出可怜态,柳絮梨花乱纷扑。

乘温变化雨声来,度日阶庭恣淋漉。

几萦寒霰不成丝,骤集疏檐还挂瀑。

蛰蛙得意欲跳掷,幽鹭无情成挫辱。

罾鱼江叟冰透蓑,卖炭野翁泥没辐。

闾阎细民诚可哀,三市不喧游手束。

牛衣破解突无烟,饿犬声微饥子哭。

我闻上天主时泽,亦有常数滋农谷。

膏润均于一岁中,是谓年丰调玉烛。

此来盛冬过尔多,却虑麦秋欠沾足。

太守忧民仰天祝,愿曙氛霾看晴旭。

望晴不晴无奈何,拥被醉眠头更缩。

形式: 古风

答袁陟节推游禅智寺

春去惜馀景,偶来郊外观。

芜城千古恨,一顾殊悲酸。

荒祠枕大道,尚记吴城邗。

远近绿阴合,水衬红荚残。

陇麦齐若剪,随风卷波澜。

罢农喜有望,守臣心粗宽。

萧疏禅智寺,坏址不甚完。

丛花乱芍药,篱竹摧琅玕。

空有亭亭柏,成行如笔端。

供帐具朝膳,僚寀成清欢。

小杜诗板暗,乐石曾未刊。

乘兴诣茶圃,百步登平峦。

摘焙试烹啜,甘挹零露漙。

午过倦微暑,堤路腾归鞍。

天子忧岁旱,引咎古所难。

列郡承新诏,朝夕弗敢安。

况此行春意,固不在游盘。

朝廷责吏治,莫若久其官。

政和气亦应,灾沴无由干。

愿循三载旧,庶几酬素餐。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

广陵芍药真奇差,名与洛花相上天。

洛花年来品格卑,所在随人趁高价。

接头著处骋新妍,轻去本根无顾藉。

不论姚花与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姹。

广陵之花性绝高,得地不移归造化。

大豪人力或强迁,费尽雍培无艳冶。

东君固是花之主,千苞万萼从荣谢。

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

遂令天下走香名,髣髴丹青竞誇诧。

以此扬花较洛花,自合扬花推定霸。

其间绝色可粗陈,天工著意诚堪讶。

仙家冠子镂红云,金线妆治无匹亚。

旋心体弱不胜枝,宝髻攲斜犹堕马。

冰雪肌肤一缬斑,新试守宫明似赭。

双头两两最多情,象物更呈鞍面窊。

楼子亭亭欠姿媚,特有怪状堪图写。

见者方知画不真,未见直疑传者诈。

前贤大欲巧赋咏,片言未出心先怕。

天上人间少其比,不似馀芳资假借。

我来淮海涉三春,三访龙兴旧僧舍。

问得龙兴好事僧,每岁看承不敢暇。

后园栽植虽甚蕃,及见花成由取舍。

出群标致必惊人,方徙矮坛临大厦。

客来只见轩槛前,国艳天姿相照射。

因知灵种本自然,须凭精识能陶冶。

君子果有育材心,请视维扬种花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