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潘少承滋兰精舍

深谷多香草,清秋露已霏。

当门含粲茜,入室袭芳菲。

池荫紫茎润,风飘丹颖飞。

佩从江上结,握向省中归。

瑶轸新成曲,山芗已拂衣。

谢庭看玉树,从此倍光辉。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谷中的清秋景象,以香草、露水、池塘、紫茎、丹颖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香草的灿烂与芬芳,以及它们在室内散发的香气,仿佛置身于一片幽静而芳香的世界之中。

“深谷多香草,清秋露已霏”,开篇即点明地点与季节,深谷中生长着众多香草,在清冷的秋日里,露珠已经弥漫,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湿润与清新。

“当门含粲茜,入室袭芳菲”,门前的香草显得格外灿烂,室内则弥漫着浓郁的香气,诗人巧妙地将室外与室内景象相连,形成一种内外呼应的效果。

“池荫紫茎润,风飘丹颖飞”,池塘边的紫茎在风中显得更加滋润,丹颖随风飘舞,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佩从江上结,握向省中归”,诗人以自己佩戴香草的行动,象征着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亲近,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逃离。

“瑶轸新成曲,山芗已拂衣”,瑶轸是制作音乐的工具,此处比喻诗人创作的新曲,山芗拂衣则暗示了自然之气的净化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谢庭看玉树,从此倍光辉”,最后以谢庭(谢安的宅院)和玉树(比喻杰出人才)作比,表达了对潘少承(诗中人物)才华的赞赏,预示着他未来将更加光彩照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巧妙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915)

欧大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黎惟敬南归

故人犹未达,倦翼又南飞。

上国丹霄远,明时白社归。

风波劳役久,辞赋与时违。

弛担惟书卷,还家尚布衣。

饭牛中夜叹,歌凤此时非。

桑柘孤村暗,渔樵一径微。

病躯亲药裹,高枕对荆扉。

月出期僧惯,庭閒过客稀。

蓝田堪屏迹,汉圃且忘机。

予亦无媒者,行歌共采薇。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六祖戒坛夜坐

衣钵西来日,师归度岭遐。

独能持大鉴,岂但照恒沙。

祝发从初地,皈心礼法华。

千灯花氏国,大叶药王家。

风静幡无影,尘空镜不瑕。

荒池惟水月,古刹自烟霞。

园入虞翻宅,山馀赵尉衙。

菩提天外树,檐卜雪中花。

僧臈曹溪水,禅风顾渚茶。

南宗诸弟子,相见具袈裟。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送方明府君敬擢户曹入留都

东都徵卓茂,南省得韦维。

仓部周司禄,民曹汉度支。

渥恩分雨露,清望重纶丝。

凫入丹墀日,莺迁紫禁时。

登朝鸣玉地,列署祝鸠司。

薄赋纾疲户,丰储给健儿。

频年多战伐,三辅已疮痍。

勉为留京计,深酬圣主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泛樵湖访吴而待

舍策出云谷,谋舟问水源。

共寻剡溪去,言访辟疆园。

开径求羊至,升阶兰芷繁。

呼童斸林笋,爱客倒山尊。

悬榻夕还下,赐书时更论。

为君留信宿,兴尽未回辕。

形式: 排律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