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山丹洞

濮公曾此学神仙,飞腾一去千馀年。

欲穷胜境访伟迹,但遗丹井清泠泉。

苍山崒嵂枕淮水,云崖古洞埋云烟。

神仙茫茫不可诘,往事独见居人传。

羽衣接迹千载后,结庵构宇当岩前。

岩前种药草自异,青松翠柏高参天。

自惭汨汨走声利,登临此地空留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龚友福的《濮山丹洞》描绘了濮山的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充满了对仙踪的遐想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首句“濮公曾此学神仙,飞腾一去千馀年”,开篇即以传说中的濮公学道飞升,引出濮山的神秘色彩,为整首诗奠定了超凡脱俗的基调。接着“欲穷胜境访伟迹,但遗丹井清泠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濮山胜景的向往与探寻,同时点明了丹井与清泠泉作为历史遗迹的存在。

“苍山崒嵂枕淮水,云崖古洞埋云烟”描绘了濮山的壮丽景色,苍山如屏障般倚靠在淮水边,云崖古洞则被云烟环绕,展现出一种既现实又梦幻的景象。接下来的“神仙茫茫不可诘,往事独见居人传”两句,将话题转向对神仙传说的探讨,暗示了濮山的历史悠久与神秘。

“羽衣接迹千载后,结庵构宇当岩前”描述了后世文人墨客在濮山留下足迹,他们在此筑庵建屋,与自然和谐共处,延续了濮山的文化传承。最后,“岩前种药草自异,青松翠柏高参天”进一步展现了濮山的生态之美,岩前生长着奇异的药草,青松翠柏挺拔入云,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自惭汨汨走声利,登临此地空留连”则是诗人面对世俗的诱惑与繁忙,内心深处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感叹于自己在世俗中奔波忙碌,而在这里,却只能暂时停留,流连忘返。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濮山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

龚友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钱洞云

玉峰古洞多白云,中有学道癯仙人。

问言尽日说空有,一朝兴入庐山春。

香炉峰高虎溪远,石上秋深长苔藓。

白莲不老秋月明,万里浮云自舒卷。

形式: 古风

以玉山亭馆分题得玉山佳处

我闻玉山最佳处,翠竹高梧夹行路。

阴阴石洞响流泉,历历青山隔春雾。

草堂窈窕烟水西,杨柳漠漠鸣黄鹂。

花间委佩仙客集,水上清唱渔舟迷。

岩头桂子飘金屑,石上芝云白于雪。

何曾梦入小游仙,长夜持竿钓明月。

玉堂学士天上来,相逢一笑华筵开。

千钟绿酒金茎泻,五色新诗云锦裁。

美人高歌醉击筑,下塘送客烧银烛。

明朝回首望仙槎,月出金盘照华屋。

形式: 古风

奉同铁笛相公赋王粲登楼图

建安文章应刘陈,通悦亦有王公孙。

长安西行白日匿,汉阳人依刘俊君。

汉阳偷安无远略,王孙坐觉荆州窄。

英雄固当择所归,作掾终惭座上客。

北风萧萧吹素心,北望杳隔荆山岑。

魏官牵车出关远,铜华蚀风惊春深。

秋来满眼生禾黍,江山重感非吾土。

凭轩作赋抑何心,犹是黄初非典午。

君不见当时奴视卖履翁,矫矫文举真如龙。

形式: 古风

霅溪翁山居图

山林之幽乐且闲,何人卜居云半间。

草楼高出苍树杪,石梁斜压清溪湾。

循溪隐隐穿细路,断岸疏林接烟雾。

微茫万顷白连天,雁阵凫群落无数。

樵歌初断渔唱幽,沙头人卧竹叶舟。

青山数点西日下,渺渺一片江南秋。

我昔苕溪问清隐,溪上分明如此景。

别来时或枉梦思,忽见此图为心醒。

钱翁少年善丹青,晚岁笔意含英灵。

兴来漫临北苑画,妙入毫末穷杳冥。

无声诗与有声画,翁能兼之夺造化。

词林诸老富品题,一纸千金重光价。

应君持此索我诗,愧乏琼玖答赠之。

临风展玩三太息,宁不为动莼鲈思。

我今借屋湖山里,恍惚风烟无乃似。

拟将三尺白剡藤,试烦东邻雪篷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