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其二)

城中履繁霜,城外滔滔无草黄。

昔时墐户入室处,祇今舍作鼋鼍藏。

鼋鼍慎毋久窟宅,中有先人之白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伊秉绶的《赈灾(其二)》描绘了一幅城乡灾情的画面。首句"城中履繁霜",形象地写出城内人们在严寒中艰难行走,暗示了生活的困苦和环境的恶劣。"城外滔滔无草黄"进一步描绘了城郊的荒凉景象,滔滔水流可能象征着洪水或干旱,草木不生,一片凄凉。

"昔时墐户入室处"回忆起往日关门闭户、居家避难的日子,与现今的困境形成对比。"祇今舍作鼋鼍藏"则寓言化地表达了灾民流离失所,甚至栖身于鼋鼍(水生动物)的洞穴中,生活悲惨至极。

最后两句"鼋鼍慎毋久窟宅,中有先人之白骨",直击人心,警示世人灾难的残酷,连动物的居所都成为人类的临时避难所,而其中可能还埋藏着祖先的遗骸,充满了哀伤和对过去的追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灾民的苦难,寓言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23)

伊秉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赈灾(其三)

鸺鹠叫月江枫殷,忍见白浪来排山。

北不开云梯关,东不辟斗龙港。

冯夷驱人作螺蚌,丰年饿死海陵仓。

有水无土天茫茫。鬻子负盐过江窜。

老兵得之拟城旦。

形式: 古风

赈灾(其四)

种麦种麦妇子忙,临流一恸沾衣裳。

眼前半菽不能饱,遑计将享以彘尝。

去年典牛幸未赎,羡尔得生且生犊。

吁嗟算口授官粮,鲰生自愧为民牧。

形式: 古风

题明孙节悯遗书册后

朝廷不用刘宗周,金瓯失守铜驼愁。

南都不用史可法,黄左交猜马阮狎。

相臣姻娅镇京口,神策军来弃繻走。

仓皇茧足江郎山,一死已盖平生丑。

贵筑安能遽死忠,为有监军孙武公。

各留宝墨本合传,再迁朽骨还同封。

君不见皖城起事金忠毅,当时并命江天一。

石斋殉国三人从,就中记得毛玉洁。

吾生独惜钱谦益,愧负陶庵为上客。

吁嗟国事不可为,死乃庸行毋足奇。

盛朝亦表范公节,谁佐之者留山嵇。

形式: 古风

武胜关

山势通秦岭,关临列岫开。

天低郧子国,云没楚王台。

晚水凉侵月,秋花乱绣苔。

三闾哀怨后,最重贾生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