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镇曾峑季高明秀楼

心得高明趣,楼开井邑间。

巡檐风与月,隐几水兼山。

景物因天巧,轩窗占地悭。

寒暄俱可至,徙倚不知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心中领悟了高深的趣味,楼阁坐落在城乡之间。
在楼阁周围,风月相伴,近处有水,远处有山。
自然景色巧妙地映入眼帘,轩窗虽小却尽揽天地。
无论是寒暄交谈还是独自欣赏,都能在此流连忘返。

注释

心:内心。
得:获得。
高明:高超、深刻。
趣:趣味。
楼开:楼阁建造。
井邑:城乡。
间:之间。
巡檐:漫步檐下。
风与月:风和月。
隐几:倚靠几案。
水兼山:近水远山。
景物:景色。
因:因为。
天巧:大自然的巧妙安排。
轩窗:窗户。
占地:占据空间。
悭:吝啬,此处指小。
寒暄:寒暄问候。
俱:都。
可至:可以到达。
徙倚:徘徊。
不知还:忘记返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永和镇曾峑季高明秀楼》。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高明秀楼的独特感受和欣赏。首句“心得高明趣”直接点出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高雅情趣的领悟,暗示了此楼的不凡之处。接下来,“楼开井邑间”描绘了楼阁坐落在城乡交错之地,视野开阔。

“巡檐风与月,隐几水兼山”两句,通过写诗人漫步楼头,感受到清风明月和山水之景,展现了楼阁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感叹景色的巧妙布局,以及轩窗虽小却能尽揽天地之美的设计。“占地悭”一词,看似批评空间局促,实则赞美其精巧布局。

最后两句“寒暄俱可至,徙倚不知还”表达了诗人无论寒暑都能在此处找到舒适,流连忘返的情境,体现了他对这座楼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座楼阁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展现出古代文人对理想居所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永新贺升卿携中原六图相过其论古名将出师道路形势可指诸掌为赋此诗

历历山河一卷书,博闻疑是古潜夫。

金城未入职方考,玉座正披舆地图。

取虢不应须假道,胜齐终恐用真儒。

从来美玉劳三献,岂比巾箱袭珷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用旧韵为邦衡生日寿

自公重踏秣陵春,便觉威加析木津。

尺五去天沙路近,八千为岁寿杯新。

休论沧海长生药,要是清朝不死人。

万目睽睽观燮理,纪元真欲称熙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甲申中秋子中兄赋诗有人月分圆二十年之句盖叹中间多难且离别未尝为会也次韵

世事浑如蚋过前,刀头喜对镜飞天。

阴晴万里同兹夕,离别前时照几年。

此去莫令疏会合,从来无意必腾骞。

几思种秫迎佳节,穷鬼还来笑买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龙图阁直学士吴明可挽词二首(其二)

忆昨经洪井,连朝点玳筵。

东湖波浩荡,南苑月婵娟。

偃饮惊三雅,蛩吟羡百篇。

祗今悲旧事,何日奠新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