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九首(其二十二)

风高八九月,自合知时节。

何必待山僧,升堂特地说。

天际雁南飞,接翅作行列。

悉念佛法僧,轧轧声不绝。

影落寒山水,已是重漏泄。

普请好生观,西来无妙诀。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翻译

秋风高爽在八九月,自然懂得时令规律。
何需等待山中僧人,他们亲自上堂解说佛法。
天边的大雁向南飞翔,翅膀相接形成整齐的队列。
心中牢记佛法僧三宝,诵经声连续不断。
月光倒映在寒冷的山间水面上,夜深已近。
让我们普遍修行慈悲,领悟佛法并无神奇秘诀从西方传来。

注释

风高:秋风高爽。
八九月:秋季的八九月份。
山僧:山中的僧侣。
升堂:上堂讲解。
天际:天边。
雁南飞:大雁南迁。
佛法僧:佛教中的三宝:佛、法、僧。
轧轧声:诵经声。
寒山水:寒冷的山间水面。
重漏泄:夜深已近。
普请:普遍邀请。
妙诀:神奇秘诀。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自然景象和季节更迭为引子,表达了对佛法的领悟和修行的理解。"风高八九月,自合知时节",描绘了秋季的气候特点,暗示出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序,无需外在提醒也能感知。"何必待山僧,升堂特地说",进一步强调内在的觉知与领悟,不必依赖他人的讲解。

"天际雁南飞,接翅作行列",以大雁南迁的形象,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归宿感和秩序感。"悉念佛法僧,轧轧声不绝",通过雁群的叫声,寓言般地传达出佛法僧三宝的声音,持续不断,深入人心。

"影落寒山水,已是重漏泄",意指修行者的内心清明,如寒潭倒映,夜漏声声,透露出深沉而清晰的智慧。"普请好生观,西来无妙诀",最后点明,真正的佛法妙谛在于普遍的慈悲观照,而非追求外在的秘诀或法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体悟佛法的真谛,强调内在修炼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41)

释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二十九首(其二十一)

佛是尘,法是尘,区区驰觅谩劳神。

向道莫行山下路,果然猿叫断肠声。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九首(其十八)

参禅人,莫造作。拟心即差,动念即错。

大乘小乘,钱贯井索。前三后三,佛手驴脚。

开眼也著,合眼也著。

拟向这里承当,鼻孔依前失却。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偈颂二十九首(其十七)

云门普,风穴瞎。三门外金刚,冷地里笑杀。

形式: 偈颂 押[黠]韵

偈颂二十九首(其十五)

如来禅,祖师意。绝承当,只这是。破草鞋,汗臭气。

热碗鸣,驴豚沸。也大奇,不思议。

分明在目前,今古应无坠。

佛灭二千年,比丘少惭愧。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