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中台典故明,二府弼谐成。
车挂身方佚,舟移世共惊。
霜风吹缟帐,野月照丹旌。
寂寞都门路,伤哉如昔行。
这首挽词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对韩忠宪公逝世的哀悼之情。首句“中台典故明”赞颂韩公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与卓越功绩,暗示其生前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与深远影响。接着,“二府弼谐成”进一步强调韩公在辅佐君王、协调政务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车挂身方佚”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了韩公去世后,其遗体被安放于车上,而他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不再享受尘世的荣华与自由。“舟移世共惊”则表达了韩公去世的消息传开后,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凸显了其离世对社会的巨大震动。
“霜风吹缟帐,野月照丹旌”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哀悼的氛围,霜风、缟帐、野月、丹旌,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肃穆、悲凉的场景,象征着韩公的逝世给人们带来的深切哀痛和怀念。
最后,“寂寞都门路,伤哉如昔行”将哀思推向高潮,都门路的寂寞与往日韩公出行时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韩公逝去的深深哀悼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挽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韩公逝世的哀悼,既展现了对逝者的尊敬与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杰出人物离世的普遍哀痛之情。
不详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自嗟疏野性,不晓世涂艰。
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刚来投密网,谁复为颦颜。
寄语高安素,今思日往还。
去年急雪洒窗夜,独对残灯观阵图。
今夕悲风撼轩竹,又来开卷拥寒炉。
禅房潇洒皆依旧,世路崎岖有万殊。
春风奈别何,一棹逐惊波。
去国丹心折,流年白发多。
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穷达皆常事,难忘对酒歌。
幽人漂泊兴无穷,弄水寻花处处同。
春入水光成嫩碧,日匀花色变鲜红。
静中物象知谁见,闲极情怀觉道充。
寄语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鸥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