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一日有忆偶题

雾月晓花啼,柳冷莺梦怯。

石枕刻相思,秾香散幽帖。

清思如静水,红从笑颊起。

背灯换溽衣,倩郎收珰珥。

别泪浸兰被,恩爱等蝉翅。

银箸拨香灰,写作天长字。

塔灯绕层橑,红阑对大道。

昔时合欢场,今见高冢草。

枫根闻鬼语,乡音带淮楚。

淰淰女鬼神,吹作何山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自然景象交织的场景,充满了哀愁与回忆的氛围。开篇“雾月晓花啼,柳冷莺梦怯”以清晨的雾气、月光、花鸟的啼鸣和柳树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着情感的复杂与内心的孤寂。

“石枕刻相思,秾香散幽帖”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深度,石枕上刻着相思之词,浓烈的香气弥漫在幽静的环境中,仿佛是情感的载体,将思念与渴望传递开来。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清思如静水,红从笑颊起”则通过比喻,将思绪比作平静的水面,而红润的笑容则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暗示了即使内心充满忧伤,外表也能展现出一丝温暖与希望。

“背灯换溽衣,倩郎收珰珥”描绘了夜晚的场景,主人公在背对着灯光的情况下更换潮湿的衣服,并请求爱人收起首饰,这一细节体现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无奈与依赖,以及对爱人的深切信任与期待。

“别泪浸兰被,恩爱等蝉翅”中,“别泪”与“兰被”形成鲜明对比,泪水浸湿了带有兰花香味的被褥,象征着离别的痛苦与不舍;“恩爱等蝉翅”则将短暂而脆弱的爱情比喻为易逝的蝉翼,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银箸拨香灰,写作天长字”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主人公试图通过某种仪式或行为来寄托对永恒的追求,尽管现实中的爱情终将消逝,但人们仍渴望留下不朽的记忆。

“塔灯绕层橑,红阑对大道”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夜景,塔灯环绕着层层楼阁,红色的栏杆对着宽阔的大道,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昔时合欢场,今见高冢草”将回忆与现实对比,昔日的欢乐之地如今只剩下荒草覆盖的高冢,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枫根闻鬼语,乡音带淮楚”通过听闻鬼语和带有地方特色的乡音,增添了神秘与怀旧的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淰淰女鬼神,吹作何山雨”最后两句以女鬼神吹动山雨的形象结束,既是对前文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总结,也是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暗示了情感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爱情、时间、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与怀念。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伯修斋中同汪参知诸兄共谭

石瘦盆池清,竹冷秋窗茜。

只数本蓼花,亦复添幽艳。

贤朋三五人,肝胆皆如面。

宝月舍琉璃,无心不可见。

摩砻若许年,宦网增尘罥。

学道不出缠,如以䞓加茜。

辟诸生矿金,渣汁少陶鍊。

毛孔薰旃檀,庞公以为鉴。

形式: 古风

赠王以明纳赀归小竹林

读书三十年,何曾效一字。

九万里冲风,不能起蝉翅。

人间龙子藏,天上司文睡。

质书典青山,勉就冬官例。

凤老泣枯梧,强作回翔计。

低枝无伟巢,聊减冲云气。

掷巾簪笋皮,脱衫买荷芰。

万竹中栖身,崖风吹远唳。

销心白傅诗,遣老庞公偈。

铁锥题令篁,画破千竿翠。

形式: 古风

十景园小集

一门复一门,墙屏多于地。

侯家事整严,树亦分行次。

盆芳种种清,金蛾及茉莉。

苍藤蔽担楣,楚楚干云势。

竹子千馀竿,丛稍减青翠。

寒士依朱门,索然无伟气。

鹤翎片片黄,丹旗榜银字。

鳀锦裹文石,翻作青山祟。

兑酒向东篱,颓然索清醉。

形式: 古风

崇国寺同王章甫小修看月

凉月白霜阶,光腻平于砥。

古木坐寒禽,写影空窗里。

牙刀劈沉心,云母熏红纸。

茶垆藏古云,一叶寒吹起。

角灯抽紫焰,冻花老瓶水。

滑波映琉璃,一片冷光死。

灰心伴夜弹,寒猧吠行履。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