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孰不闻钟起,吾犹拥褐眠。
家人分两地,客邸跨三年。
果蓏思携幼,粢盛忆祀先。
故山归去好,当及挂灯前。
这是一首充满乡愁和思念的诗句,描绘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情。开篇“孰不闻钟起,吾犹拥褐眠”表现出诗人对外界喧嚣的无动于衷,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梦中,这里的“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褐”则是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状态,透露出诗人的不慕虚荣和向往平静。
接着“家人分两地,客邸跨三年”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分离的痛苦和对远方家园的思念。这里的“家人”强调了血缘之情,而“分两地”则是空间上的隔绝,“三年”则时间上的久远,共同塑造了一种深沉的乡愁。
“果蓏思携幼,粢盛忆祀先”一句中,“果蓏”指的是家园里的果实,是对童年记忆的召唤,而“携幼”则是对未成年时光的怀念。紧接着的“粢盛”和“忆祀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怀旧之情,诗人通过丰收的庄稼和祭祀祖先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过往美好生活的留恋。
最后,“故山归去好,当及挂灯前”则是诗人表达了回到故乡的渴望。这里的“故山”不仅指的是地理上的归属,更蕴含着情感上的依托。而“当及挂灯前”则是在强调时间的紧迫性,意味着要趁现在还能看到家中灯火的时候赶快回去。
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记忆中的美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元日如常日,閒人更老人。
后杯真寿酒,便服胜朝绅。
何物称三品,今朝过六旬。
候门怜稚子,莫放杏梢春。
杯酒谁欤可共挥,残年心事转多违。
颇闻铜柱征蛮急,孰念葵丘遏籴非。
典质衣裳今已尽,留连舟楫可无归。
故园堪共吾儿灌,政恐淫霖岁亦饥。
先君俊誉早飙驰,晚落蛮陬祸事奇。
六十年前生子日,三千里外忆亲时。
霍光擅汉人皆恐,侯景归梁国欲危。
埋骨瘴烟抱冤愤,蓬莱水浅定前知。
我生之日忆我父,痛甚少游眠古藤。
忍见金汤今堕甑,劣容诗礼尚传灯。
策名作郡了无益,罔利肥家终不能。
决定归欤守先墓,种瓜聊得似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