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翻译

在秋夜的帐帷里,那计时的满滴长久地陪伴着贵人不能入睡。低枕的玉枕渐渐凉了,轻薄的绣被已用上了,床上弥漫了一片秋天的气氛。
晨光浸透窗纸,窗外报晓的雄鸡发出第一阵鸣声,鸡声断断续续,又从耳边传来,天已亮了,但鸡声还未停息。

注释

帷:帐子。
漏:古代计时的工具,用壶滴水的方法计算。
这里代指时间。
玉枕:陶瓷枕,以示华贵之用物。
绣被:指绸缎一类的被子,富贵人家的征示。
已:前“已”,已经。
末“已”,停止。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夜辗转反侧的画面。"秋帷里"点明了季节和环境,暗示主人公身处深闺,秋意浓厚。"长漏伴人无寐",通过漏壶滴水的声音,表现了主人公难以入眠的孤寂。"低玉枕凉轻绣被",细腻地描绘了秋夜的凉意,以及主人公的慵懒姿态。

"一番秋气味"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息,可能是淡淡的菊花香或是落叶的味道,触动了主人公的思绪。"晓色又侵窗纸",随着黎明的到来,光线透过窗纸,透露出一丝希望,但主人公依然无法摆脱思绪的困扰。

"窗外鸡声初起",鸡鸣声打破寂静,象征着新的一天开始,然而这声音并未让主人公立刻清醒,反而在耳边回荡,"声断几声还到耳",反复萦绕,直到"已明声未已",直至天明,主人公还在倾听这秋日的晨曦。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中对时光流逝的敏感感受,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生活的深深思考。苏轼的词作,常寓情于景,此篇也不例外。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谒金门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好事近

烟外倚危楼,初见远灯明灭。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

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天仙子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形式: 词牌: 天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