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圣皇帝题十八学士颂

英英策府,十八学士。森如骥騄,才德兼备。

太宗御之,六辔耳耳。嘶风籋云,一日千里。

丹青之妙,写于缣素。千载风流,遇之旦暮。

于穆渊圣,天纵多能。游戏翰墨,识其姓名。

人物图绘,及兹宸藻。是为三绝,万世之宝。

沙漠苦寒,翠华未还。伤心北顾,喟其涕潸。

安得杰才,如彼诸子。扶翊中微,国势振起。

岂无赵卒,为御以归。老臣衰疾,跂而望之。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渊圣皇帝题十八学士颂》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描绘了宋太宗御下十八学士的盛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十八学士才德兼备、一日千里的才华与气魄。

“英英策府,十八学士”,开篇即赞美十八学士在朝廷中的杰出地位。“森如骥騄,才德兼备”形容他们才智出众,品德高尚,犹如骏马般威武不凡。“太宗御之,六辔耳耳”则描述宋太宗对这些学士的器重,如同驾驭骏马一般,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嘶风籋云,一日千里”更是夸张地表现了十八学士才华横溢,仿佛能够驾驭风云,一日之内就能行万里路。

接下来,“丹青之妙,写于缣素”赞颂了十八学士的绘画技艺高超,他们的作品被精心绘制在绢素之上,流传千古。“千载风流,遇之旦暮”表达了对十八学士才华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风采与才华如同千年的风流,随时可见。“于穆渊圣,天纵多能”进一步赞扬宋太宗的智慧与才能,认为他具有天赐的多种能力。“游戏翰墨,识其姓名”则说明宋太宗不仅欣赏十八学士的才华,还能识别并记住他们的名字,体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

“人物图绘,及兹宸藻”则指出十八学士的画像与作品被收录在帝王的文集中,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为三绝,万世之宝”强调十八学士的才华、作品以及与宋太宗的关系,被视为三件绝世珍宝,将永远流传。

最后,“沙漠苦寒,翠华未还。伤心北顾,喟其涕潸”表达了对北方边疆艰苦环境的担忧,以及对未能及时返回的遗憾,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安得杰才,如彼诸子。扶翊中微,国势振起”表达了希望得到像十八学士那样的杰出人才,帮助国家度过困难时期,使国力重新振兴的愿望。“岂无赵卒,为御以归”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有能力的人能够带领国家走向胜利的期待。“老臣衰疾,跂而望之”则是诗人自谦,表示自己虽年老体弱,但仍然满怀希望地期待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十八学士的才华与宋太宗的英明,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杰出人才的渴望。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秋风辞

秋风起兮黄叶飞,远客异土兮未能归。

白露降兮悴众芳,怀美人兮怅难忘。

变星霜兮阻山河,风异响兮水增波。

溯明月兮发浩歌,群阴积兮浮云多。

岁聿云暮兮奈愁何。

形式: 古风

游王原山

假道庐陵郡,薄游青原山。

山空松桂香,殿阁森回环。

三泉湛寒玉,洗我襟抱烦。

况与二三子,杖屦同跻攀。

笑观颜黄碑,笔势惊飞骞。

昔也有高士,妙指穷玄关。

心花五叶开,法炬千灯传。

当时寻思人,一见心不澜。

至今三百载,水碧山苍然。

嗟我爱山水,所至必纵观。

聊于戎马际,偷此半日闲。

适野慕裨谌,命驾睎谢安。

规模寂寞滨,折冲谈笑閒。

矧兹湖湘盗,钩锄本元元。

弄兵潢池中,岂足劳戈鋋。

愿宣天子德,往使疲瘵欢。

龚遂理渤海,营平破先零。

威灵及襄汉,恢复从荆蛮。

国恩粗可报,乞身返田园。

持此问祖师,神交当解颜。

形式: 古风

读书堂

灵洞水清仙可访,南岩木古佛同居。

公馀问佛寻仙了,赢得安闲剩读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题李伯时三教图卷(其一)

祖师西来,亿劫谁伍。眷焉摩尼,烛此下土。

沧海津梁,脱离幽苦,至哉流宗,以振聋瞽。

形式: 四言诗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