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武宣教徯四首(其一)

南楚东吴万里长,几年来往共资装。

公方著脚功名路,我办卜邻文物乡。

雅意嘉招言在耳,赠行新句墨犹香。

追思气概生涯语,诚意谆谆总括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南楚东吴相隔万里遥远,多年以来我们共同奔波谋生。
你正踏上追求功名的道路,我则准备定居在文化繁盛的地方。
你的热情邀请犹在耳边,临别赠言的新诗墨迹还留有余香。
回忆起你的气概与生活的话语,诚恳的叮嘱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注释

南楚:指南方的楚地和东方的吴地。
东吴:古代中国地区名,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万里长:形容距离遥远。
资装:旅途中所需的物资和装备。
著脚:开始或踏上。
功名路:追求功名的道路,指仕途或科举之路。
卜邻:选择邻居或定居之地。
文物乡: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地方。
雅意:高雅的意愿或心意。
嘉招:美好的邀请。
赠行:临别赠言。
墨犹香:墨迹还有香气,比喻诗文的韵味犹存。
追思:追忆回想。
气概:人的精神风貌或气魄。
生涯语:关于生活的言语或教诲。
诚意:真诚的心意。
谆谆:恳切的样子,形容教导或劝告不断。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廖行之的《挽武宣教徯四首(其一)》表达了对友人南楚东吴之间长途跋涉的回忆,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首句“南楚东吴万里长”描绘了广阔的地理空间和友人过去的频繁往来,暗示了他们的艰辛旅程和共同经历。

“几年来往共资装”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之间的互助与支持,不仅在物质上,也在精神上相互扶持。第二联“公方著脚功名路,我办卜邻文物乡”则转而描述友人在追求功名道路上的努力,以及诗人自己选择居住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暗示了他们对各自人生目标的不同选择。

“雅意嘉招言在耳,赠行新句墨犹香”通过提及友人的热情邀请和临别时的赠诗,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艺术交流和情感寄托。最后一联“追思气概生涯语,诚意谆谆总括囊”是对逝者生前人格魅力和深情厚谊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诚挚的悼念和对过往时光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情的笔触,刻画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谊和人生历程,充满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挽唐学录颐(其二)

虎榜标名日,英声四海闻。

传家惟奥学,有子继清芬。

未熟黄粱梦,俄同冥漠君。

哲人今已矣,无复更论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挽唐学录颐(其一)

今代称纯孝,如公第一流。

事亲惟婉顺,厉志只操修。

德行浑无间,功名略未酬。

空遗千古恨,明月一山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挽刘宣教秉二首(其二)

道义君家振楚荆,嗟君功业负平生。

诗书累世有底盛,簿领一官徒尔荣。

亲族追思应重惜,慈颜怅望不胜情。

灵輀远送松冈外,风雨凄凄猿鹤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挽刘宣教秉二首(其一)

铭旌摇曳泪沾巾,为惜贤才生死分。

乐道喜陪今漫道,高文谁与共论文。

西湘岸脚送霜雨,明月岭头留暮云。

有子登科真不朽,它年勋鼎慰严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