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六日同子重晚步至竹堂

佛座香灯竹里茶,新年行乐得僧家。

萧然人境无车马,次第空门有岁华。

几日南风消积雪,一番春色到梅花。

坐吟残照归来缓,古树荒烟散晚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新年之际,漫步于竹林中的宁静场景。诗中通过“佛座香灯竹里茶”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禅意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亲近与欣赏。接着,“新年行乐得僧家”一句,点明了节日的欢愉与僧侣的参与,增添了人文气息。

“萧然人境无车马”描绘了远离尘嚣的宁静环境,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而“次第空门有岁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空门象征着心灵的归宿,岁华则代表了时间的流转,两者结合表达了时光与内心的交融。

“几日南风消积雪,一番春色到梅花”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季节更替的美好,同时也寓意着内心的净化与新生。最后,“坐吟残照归来缓,古树荒烟散晚鸦”以夕阳西下、古树荒烟、晚鸦归巢的画面收尾,营造了一种悠远、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心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题沈氏所藏石田临小米大姚江图

春云沉空山有无,眼明见此姚江图。

图穷烂漫得题字,照人百颗骊龙珠。

平生雅识敷文书,绍兴岁月仍不诬。

岂知尤物能媒祸,茧纸兰亭已非故。

石翁信是学行人,能使邯郸还故步。

忆昔憸人贿为囿,黩财更假狂阉手。

千里珍奇归捡括,故家旧物那容守。

沈氏藏兹二百年,一相掣去心茫然。

谁言物聚必有散,手泽相关常累叹。

未能一笑付忘弓,且喜百年还旧观。

岂余钝眼错颜标,抵掌真成孙叔敖。

区区不独形模似,更存风骨骊黄外。

一时点笔迥通神,得非小米是前身。

从来艺事关人品,敢谓今人非古人。

形式: 古风

三月晦日登上方

上方啼鸟绿阴成,落日登临宿雨晴。

春事蹉跎三月尽,碧天浮动五湖明。

山连越垒人何在,水绕长洲草自生。

未遂扁舟从此去,眼中无限白鸥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虎丘

云岩四月野棠开,无数清阴覆绿苔。

意到不嫌山近郭,春归聊与客登台。

芳坟谁识真娘墓,水品曾遭陆羽来。

满路碧烟风自散,月中徐棹酒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五月十三夜与子重履约履仁石湖行春桥看月

夕光沉山苍霭横,行春桥东江月生。

长风吹波天镜阔,白沙渺渺菰蒲声。

微澜压玉摇空明,扁舟忽动江湖情。

罾头鱼虾夜可买,得酒试与诸君倾。

山空夜久人竟醉,高歌互荅渔舟惊。

渔舟天上来,棹入沧溟去。

似闻渔歌缥缈不断出烟萝,水远天长不知处。

一发青山落镜中,万里横河碧空曙。

人生行乐不易得,赏心况有樽前客。

江山如画酒如渑,相看不饮空头白。

不见桥东千尺台,吴王曾此夜衔杯。

欢燕不堪芳漏促,西施舞罢越兵来。

越兵已成功,越王安在哉。

䲭夷竟去不复回,吴宫越垒空复生苍苔。

千古兴亡总湮灭,只有湖山未消歇。

吴王去来今几时,几人能醉湖中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