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出塞》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描绘了边塞军旅的壮阔景象与将士们的英勇精神。
首句“连营鼓角夜星环”,以夜幕下的军营为背景,鼓角声与星辰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壮丽的氛围。次句“擐甲弓刀晓露閒”,晨光初现,战士们披挂整齐,手持弓刀,在露水未干的清晨闲适地等待着新的任务,展现了他们训练有素、准备充分的状态。
接着,“列障三边开幕府,勒兵万骑出萧关”两句,描述了军队集结,准备出征的情景。三边之地,幕府开启,万骑齐发,越过萧关,气势磅礴,显示出大军出征的决心和力量。
“黄河日落人旋渡,青海春深雁未还”描绘了渡河的场景。黄河在夕阳下波光粼粼,战士们迅速过河,而远处的青海湖春意正浓,大雁尚未归来,这一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紧迫,也暗示了战争的激烈与艰苦。
最后,“闻道南庭先效顺,轻车齐会涿邪山”点明了此次出征的目的。听说南方的敌方已表示顺从,大军将在此地会合,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体现了战略上的智慧,也反映了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对比,展现了边塞军旅的生活状态、出征的壮阔场面以及对和平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的深切期盼和对英勇将士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