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其二)

香者梅之气,白者梅之质。

以为香不香,鼻孔有通窒。

我有天者在,一白自不易。

古人重伐木,惟恐变颜色。

大雅久不作,此道岂常息。

诗翁言外意,不能磨灭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梅(其二)》由宋代诗人文天祥所作,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首先,诗中以“香者梅之气,白者梅之质”开篇,将梅花的香气与洁白的质地相提并论,赞美了梅花的自然之美。接着,“以为香不香,鼻孔有通窒”,通过对比,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暗示了评价事物的标准不应仅限于感官体验。

“我有天者在,一白自不易”一句,诗人借“天”的概念,表达了对纯洁、不变品质的坚守,认为真正的美是永恒不变的。接下来,“古人重伐木,惟恐变颜色”,通过引用古人对木材的重视,进一步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珍视,即使面对变化也应保持初心。

“大雅久不作,此道岂常息”则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艺术成就的渴望,感叹于这种精神追求在当代的稀缺,暗含着对社会风气的反思。最后,“诗翁言外意,不能磨灭白”,诗人以“言外意”点明,真正的美和高尚的品质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失,它们如同梅花的白色一样,纯净而持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体现了文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坚守。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慧和尚三绝(其二)相

风雪衡山涕满膺,懒残不管自家身。

殷勤拨火分煨芋,却有工夫到别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慧和尚三绝(其三)画

花光老矣墨婆娑,无赖梅花一白何。

为问西来宗旨道,世间色相是空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湘潭道中赠丁碧眼相士(其二)

收拾衡云作羽衣,便如屈子远游归。

离骚忘却题天柱,为立斜阳问翠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和衡守宋安序送行诗(其二)

方共衡云把酒杯,春风吹向郁孤台。

雁将回处惊帆落,花未开时怯笛催。

别草可堪游子去,寄梅应为故人来。

临行笑觅凝香谱,十驾那追逸骥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