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其一)

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

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

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

非君爱人客,晦日更添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山崖何时才会中断,江水平稳不愿流淌。
略微察觉花朵改变了岸边景色,才体验到鸟儿随着舟行而飞舞。
人生尽头多是红颜易老,欢乐时光却令人遗憾已至白头。
如果不是你爱上了客人,即使是阴暗的日子也会增添更多忧愁。

注释

山豁:陡峭的山崖。
何时:什么时候。
断:中断。
江平:平静的江面。
不肯:不愿意。
流:流动。
稍知:稍微察觉到。
花改岸:花朵装饰了岸边。
验:体验。
鸟随舟:鸟儿随着舟行。
结束:人生尽头。
红粉:红颜,指美女。
欢娱:欢乐时光。
恨:遗憾。
白头:白发,指年老。
非君:如果不是你。
爱人客:爱上客人。
晦日:阴暗的日子。
添愁:增添忧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首句“山豁何时断”表现了山川连绵不断的壮丽景象,通过“豁”字传达了一种开阔与明朗之感。紧接着“江平不肯流”则表达了河流宽广而水势平缓的画面,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时间静止、情感停滞的情绪。

第三句“稍知花改岸”中,“改”字意味着变化,表明随着季节更迭,花开花落带来的自然景观的变换。而“始验鸟随舟”则描绘出鸟儿跟随船只飞翔的情形,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感受和心境。

最后两句“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非君爱人客,晦日更添愁。”则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这里,“结束”可能是指某种时光或事物的终结,而“红粉”则象征着美好却又易逝的事物。诗人在欢乐中也夹带着对年华流逝、头发斑白的哀愁。而“非君爱人客,晦日更添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不遇知音之人的悲伤,以及这种心情在阴沉天气中的加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融入自然的美学境界。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其二)

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

野畦连蛱蝶,江槛俯鸳鸯。

日晚烟花乱,风生锦绣香。

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江水东流去,清樽日复斜。

异方同宴赏,何处是京华。

亭景临山水,村烟对浦沙。

狂歌过于胜,得醉即为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其一)

伐竹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其二)

把烛成桥夜,回舟坐客时。

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

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

异方乘此兴,乐罢不无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