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韵(其二)

天聪已许一言悟,年少悬知万卷开。

珍重当时读书处,低回空有后人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韵(其二)》中的一节,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去读书环境的怀念以及对后人的感慨。

首句“天聪已许一言悟”,描绘了古人通过智慧与勤奋,能够从简短的话语中领悟深刻道理的情景,暗含了对古代学者智慧的赞美和对知识力量的肯定。

次句“年少悬知万卷开”,则进一步强调了年轻时广泛阅读的重要性,预示着通过大量阅读可以开启智慧之门,获得丰富的知识。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年轻学子的鼓励,也反映了古代教育重视广博知识积累的传统观念。

后两句“珍重当时读书处,低回空有后人来”,则转向对过去读书环境的怀念。诗人以“珍重”二字表达出对那个时代学习氛围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一句“低回空有后人来”,则在惋惜中寄寓了对后人继续传承这份精神的期待,希望后来者能在这片书香之地汲取知识的甘露,延续先贤的智慧火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读书场景的追忆,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敬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传承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二)折桂院黄云观

城中东北望,五老何苍苍。

下有前朝寺,一原颇深藏。

门前林涧幽,屋后云木荒。

闲窗亦明洁,著此瑞锦张。

更能理枯筇,步上林北冈。

仰视天宇阔,俯瞰江流长。

受书彼何人,姓字不足详。

竹帛有遗臭,桂树徒芬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三)楞伽院李氏山房

蹑石循急涧,穿林度重冈。

俛入幽谷邃,仰见奇峰苍。

李公英妙年,读书此云房。

一去上台阁,致身何慨慷。

苏公记藏书,文字有耿光。

馀事亦骚雅,戏墨仍风霜。

两公不归来,岁月忽已荒。

何用建遗烈,寒泉荐孤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四)栖贤院三峡桥

两岸苍壁对,直下成斗绝。

一水从中来,涌潏知几折。

石梁据其会,迎望远明灭。

倏至走长蛟,捷来翻素雪。

声雄万霹雳,势倒千嵽嵲。

足掉不自持,魂惊讵堪说。

老仙有妙句,千古擅奇崛。

尚想化鹤来,乘流弄明月。

形式: 古风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五)西涧清净退庵

凌兢度三峡,窈窕复一原。

绝壁拥苍翠,奔流逝潺湲。

闻昔避世人,寄此茅三间。

壮节未云远,高风杳难攀。

深寻得遗墟,缚屋临清湾。

坐睨寒木杪,飞泉閟云关。

兹游非昔游,累解身复闲。

保此清净退,当歌不能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