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山龙祠

白龙生阳山,龙生龙母死。

于何藏斯陈,其说从古始。

岂伊冥邈中,而亦有地利。

季春旬八日,岁岁雨冥晦。

龙下大如柱,万目俨骇视。

谓龙来朝母,人胡不知礼。

邑人严奉供,神宫联梵寺。

龙君与龙母,居中堂殿位。

两庑香火谁,分祀及四子。

山腰有龙湫,泓澄一掬水。

水旱不涸溢,甘冽冷牙齿。

祷雨乞一滴,阖境得沾济。

昔年令君来,沥酒方奠启。

有物蜿蜒见,举体金色被。

巡沿上巾幞,驯狎了无畏。

令君端笏迎,迎入香奁里。

诞四子如粟,久矣传神异。

逮置湫石边,倏与电俱逝。

或示梦画工,画龙要珠戏。

或载见蜿蜒,跃戏花壶际。

神灵及事怪,龚碑详纪记。

迎享送三辞,上轧骚章丽。

荔子丹蕉黄,罗池未专美。

余来击节诵,金石歌声曳。

迩年又喧传,其说更谲诡。

后殿方落成,将以奉大士。

一夕大风雨,巨石暗飞坠。

高高山顶来,直顿殿堂内。

端然一宝座,不偏亦不倚。

既无绳墨量,谁与安位置。

不知几鬼推,毋乃阴兵徙。

是为鬼龙力,其说信有以。

又云虎新过,泥沙印遗趾。

爬抓大木皮,画画有文理。

海山断不连,四望惟茅苇。

又无穴宅居,此物从何至。

有龙必有虎,神驱理或尔。

不然虎尊龙,墓前来伏跪。

想当清夜月,蜷局妥其尾。

谈玄与讯怪,更仆良未已。

笑呼金叵罗,一把诗肠洗。

数酌带微酣,长啸奋双袂。

径直上山巅,惟如履平地。

海神会我心,卷浪雪花沸。

中年脚尚健,有志聊自喜。

下山猛捉笔,挥扫不停臂。

素壁两三间,掀舞龙蛇势。

形式: 古风

翻译

白龙诞生在阳山,龙母随之去世。
何处隐藏这传说,自古以来就流传。
难道在幽深之地,也有地利因素。
季春每月十八日,每年阴雨昏暗。
龙降下如柱粗壮,众人惊讶注视。
说是龙来朝拜母,人类为何不知礼。
乡人恭敬供奉,神庙连接梵寺。
龙君和龙母居中,殿堂占据高位。
两侧廊房祭祀,四位龙子分祀。
山腰有龙潭,清澈水一捧。
水旱不盈不涸,甘甜冷冽如齿。
祈求雨水一滴,全境得益滋润。
昔日令君来访,献酒祭告开启。
有物蜿蜒出现,全身覆盖金色。
它游走至帷幕上,温顺不怕人。
令君持笏迎接,引入香盒之中。
诞下四子如谷粒,长久以来神奇无比。
放置龙潭边,忽然消失如电。
有人在梦中画龙,游戏求取明珠。
或记载龙跃花丛,神迹显现在画中。
神灵与怪事,龚碑详细记录。
迎神送神仪式,华丽诗词歌颂。
荔枝丹蕉黄艳,罗池美景不足言。
我来吟咏赞叹,歌声悠扬如金石。
近年来传闻纷繁,说法更加离奇。
后殿刚建成,本欲供奉大士。
一夜狂风暴雨,巨石暗中坠落。
来自山顶之石,直落殿堂中心。
稳坐宝座之上,不偏不倚显威严。
无需测量定位,无人能定其位。
不知何鬼推移,或是阴兵迁移。
这是鬼龙之力,传说确有依据。
又有虎走过,留下爪印泥土。
抓挠大树皮面,痕迹清晰有纹理。
海山断裂不连,四周唯有茅苇。
无洞穴可居,此物从何而来。
龙虎相伴,神力驱使合理。
否则虎尊于龙,墓前伏首礼拜。
想象清夜月光,虎蜷缩尾部安详。
谈论玄妙与怪谈,话题不断。
笑声如金叵罗,洗净诗人的思绪。
几杯微醉,长啸挥袖豪情。
直上山巅,如履平地般轻松。
海神理解我心,掀起浪花如雪沸。
中年脚步稳健,有志向自感欣慰。
下山疾速提笔,挥洒不止,
素白墙壁前,舞动龙蛇姿态。

注释

阳山:阳山,地名,可能指吉祥或神圣之地。
冥邈:幽深遥远。
季春:春季的第三个月。
龙湫:龙潭。
令君:古代对县令的尊称。
沥酒:斟酒献祭。
蜿蜒:曲折、蜿蜒。
大士:佛教中的菩萨。
阴兵:传说中的阴间的军队。
鬼龙:神秘力量的象征。
虎尊龙:比喻虎的地位高于龙。
金叵罗:古代一种盛酒器,此处代指美酒。
素壁:白色的墙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孟坚的《题陈山龙祠》,通过对陈山龙祠的描绘,展现了对龙的敬畏与神秘感。诗人首先叙述了龙母与龙的传说,强调龙的神秘力量和人们对它的崇敬。龙的形象在季春时节出现,带来雨水,庇护一方,祠庙香火旺盛,龙君与龙母被供奉在中心殿堂。龙的后代虽有神奇事迹,但最终消失,留下谜团。

诗人还提到了祠堂中的龙湫,水清澈且有灵验,祈雨时能带来恩泽。祠堂的建造和祭祀活动充满了仪式感,甚至令君也曾亲身参与。然而,关于龙的传说愈发奇特,祠堂后殿的建设似乎预示着新的变化,但一场风雨带来了巨石,增加了神秘色彩。

诗人通过这些故事和自然现象,表达了对龙的敬畏和对神秘力量的探索,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创作的热情。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展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对超自然现象的思考。

收录诗词(115)

赵孟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高氏烟雨馆(其一)

溟溟复霭霭,极望欲无涯。

村远如相合,天低若四垂。

橹声因湿小,塔影被云欺。

不但长烟雨,阴晴有间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黄岩夏氏晓山亭诗卷

玄晖工画山,最识山之趣。

每言笼朝云,乃是奇绝处。

君家结幽亭,两峰正当户。

窣堵冠其巅,云中双笔露。

宗老为扁名,得自昌黎句。

相当卷书坐,埙篪递吟赋。

是时神宇泰,白云未飞去。

滃然截山腰,素练初横布。

须臾朝阳升,景象几更互。

盘旋宛游龙,披离擘轻絮。

春澌苒而泮,青烟惟一缕。

霏微辨冈峦,历落分岛屿。

露晞如膏沐,苍翠尽还故。

松针与篁丛,贯穿珠无数。

应接良不暇,诗料亦既富。

只忧红尘生,分我淡思虑。

更须清夜来,四更看月吐。

形式: 古风

赠笔工吴升

兰台上狸毛,山谷爱鸡距。

物胜因人成,雅制传自古。

风流渡江初,笔翰犹朴鲁。

曾窥上方制,遗范典刑具。

寸簪束万颖,赡足饱霜兔。

丰融沛行墨,充实自妍富。

行间得茂密,夫岂窘尺度。

浇浮自趋薄,羸劣丑毕露。

清快誇钩心,节括号钗股。

纤纤铦甚锥,祇便庸书伍。

杀锋出光芒,苗枯旱无雨。

龌龊痴冻蝇,安能劂石怒。

尔来邈东嘉,法则自谁祖。

宛见昔制作,齐力万毫努。

吾欲标诸人,示兹明取与。

斲雕还反朴,淳风招已去。

春苗异芦笋,广袖谬织组。

谁能一羽力,回彼滔滔注。

百尔今已然,岂但于笔故。

形式: 古风

风流子.清涵万象阁

望极思悠悠。江如练、籁息浪纹收。

看帆卷帆舒,往来征艇,鹭飞鹭立,远近芳洲。

逝波不舍山常好,祗白少年头。

杜若满汀,离骚幽怨,鸱夷去国,烟浪遨游。

江南知何许,青林晚,山断处、白云浮。

怀古慨今,谁人似我闲愁。

叹醉生浪迹,鲈乡蟹舍,殢红怨粉,莲棹菱舟。

敲遍阑干,默然竟日凝眸。

形式: 词牌: 风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