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资福寺至华首台道中复次前韵

一片烟光露正浓,秋衣沾湿两三重。

芒鞋此地曾飞燕,竹杖何年更化龙。

隔县尚看云母洞,到山先认老人峰。

旧游渐喜僧房近,溪水琅琅不辨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从资福寺出发前往华首台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一片烟光露正浓”以细腻之笔勾勒出晨雾与露珠交织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秋衣沾湿两三重”则通过人物的衣物沾湿细节,进一步强化了清晨的凉意和湿润感。

“芒鞋此地曾飞燕,竹杖何年更化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想象,将过往的痕迹与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其中,“芒鞋”与“飞燕”、“竹杖”与“化龙”的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隔县尚看云母洞,到山先认老人峰”则将视线拉远,描绘了沿途经过的云母洞与标志性的老人峰,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为旅途增添了趣味,也暗示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最后,“旧游渐喜僧房近,溪水琅琅不辨钟”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僧房的期待。同时,溪水的琅琅声与钟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宁静的音乐,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宿华首台留柬尘异大师

石边流水尚潺然,法座庄严记昔年。

草径别来多蔓地,松门重到渐参天。

几层杰阁低闻雁,千里晴空远见川。

惠远未归陶令去,满溪黄菊布金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冲虚观观后即朱明洞

新成朱殿势重重,玉像生尘不正容。

古洞久荒微见字,薄云初起未遮峰。

著书前后传双葛,赐物存亡问六龙。

终拟结茅来此地,药池丹灶暂教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自罗浮还增城柬冉平川君侯

南州为令昔多贤,人说平川即稚川。

几首新诗无事日,万畦遗穗有秋年。

丹砂未问延龄术,清俸劳分买酒钱。

四百山灵新寄语,家家安饱胜如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家光佩赴选

四百罗浮在眼前,一官为养赴幽燕。

由来州县劳人地,且喜弦歌及壮年。

携鹤尚为仙洞产,称诗犹是鲤庭篇。

风流令尹今能几,要取清风与世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