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

南郭烟光异世间,碧桃红杏水潺潺。

猿来近岭猕猴散,鱼下深潭翡翠闲。

犹阻晚风停桂楫,欲乘春月访松关。

几回策杖终难去,洞口云归不见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南郭的风光与世间的不同寻常,碧桃花和红杏映照在流水潺潺。
猿猴来到近山岭上,猕猴们四散离去,鱼儿潜入深潭,翡翠般的色彩显得悠闲自在。
夜晚的晚风吹来,我停下划桨,想要趁着春天的月色探访松林关隘。
多次拄杖行走,终究难以离去,只见洞口云雾缭绕,已看不见山峦。

注释

南郭:指特定的地方或区域。
烟光:烟霞之光,形容景色优美。
异世间:不同于世俗世界。
碧桃:绿色的桃树,象征春天。
红杏:红色的杏花,也是春天的标志。
潺潺:流水声。
猕猴:一种猴子。
散:分散。
翡翠闲:像翡翠一样翠绿的潭水,显得宁静悠闲。
晚风:傍晚的风。
桂楫:桂花装饰的船桨。
春月:春天的月亮。
松关:松木环绕的关隘,可能指隐居之地。
策杖:拄杖步行。
终难去:始终难以离开。
洞口:山洞入口。
云归:云雾聚拢。
不见山:因云雾遮挡,看不清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南郭烟光异世间”即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意境,随后的“碧桃红杏水潺潺”则以鲜明的色彩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通过猿与猕猴的活动,以及鱼儿在深潭中的悠闲,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晚风轻拂桂树,月光下欲访松关,都透露出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然而,“几回策杖终难去”表达了一种无奈与矛盾,似乎诗人虽然多次想离开,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最后“洞口云归不见山”则描绘出一幅云雾缭绕、山势隐现的美丽画面,同时也寓意着心灵深处对自然的融合与忘我。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诏州驿楼宴罢

檐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鬓苍苍。

岭猿群宿夜山静,沙鸟独飞秋水凉。

露堕桂花棋局湿,风吹荷叶酒瓶香。

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闲居孟夏即事

绿树荫青苔,柴门临水开。

簟凉初熟麦,枕腻乍经梅。

鱼跃海风起,鼍鸣江雨来。

佳人竟何处,日夕上楼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京口津亭送张崔二侍御

爱树满西津,津亭堕泪频。

素车应度洛,珠履更归秦。

水接三湘暮,山通五岭春。

伤离与怀旧,明日白头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