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儿家不合西厢住,倚尽垂杨。看尽斜阳。

彻夜秋风引梦长。风前何事凄清久,蝶转回廊。

人数回肠。各有心情不自防。

形式:

鉴赏

这首《采桑子》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梁鼎芬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西厢居住时的复杂心境。

“儿家不合西厢住”,开篇便以一种无奈与遗憾的口吻,表达了主人公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身处西厢,却非其所愿,暗示了某种被迫或命运安排的因素。接下来,“倚尽垂杨,看尽斜阳”,这两句运用了典型的古典意象,垂杨象征着绵延不绝的时光和无尽的等待,斜阳则寓意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彻夜秋风引梦长”一句,将自然界的秋风与主人公的梦境相连,秋风不仅带来了季节的更替,也似乎激发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思绪与情感,使得梦境变得悠长而深邃。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

“风前何事凄清久,蝶转回廊”,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风前的凄清,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是主人公心境的写照;而蝴蝶在回廊中徘徊,既可能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寻找,也可能暗喻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思念与期待。这种细腻的情感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既微妙又深刻的心灵触动。

最后,“人数回肠,各有心情不自防”两句,直接点明了人物内心的复杂与难以言表。无论是“回肠”还是“不自防”,都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在面对复杂情感时的无力与挣扎,同时也暗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与难言之隐,这种共鸣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共情于主人公的境遇。

整体而言,《采桑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心境,以及对美好与失落、自由与束缚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36)

梁鼎芬(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添字采桑子

问君何事人间世,绛萼璚枝。酒际茶时。

一片销魂今夜月,有谁知。

赠花也惜天涯远,春讯差池。人意凄其。

耐得清寒重起□,□□□。

形式: 押[支]韵

踏莎行.北门外小桥坐月同沈二彦慈

浅岸平桥,淡云斜月。閒时试把西风说。

豆花琐细菜花香,人生那似村居洁。

水静通魂,夜凉散发。须知今夕非虚设。

江湖流转几人回,吾侪遮莫轻离别。

形式:

满宫花.少华画白芙蓉花纨扇见赠漫赋小词

折芙蓉,何处寄。昨夜酒醒刚起。

白华绿叶似当年,不及当年风味。玉池边,凉月里。

暮暮朝朝休记。伤心滴泪向君前,莫问此花开未。

形式:

红窗月.江楼久坐忆寤舅京师

素琴清酌,款深宵、但觉无聊。

记当时烂醉,隔坐欢招。又到寻春打桨、过溪桥。

瑶珰凤纸如云影,影也迢迢。

叹江湖跌宕,萍絮飘摇。那便红螺山下、戏相邀。

形式: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