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杜山人弹胡笳

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

杜君少与山人友,山人没来今已久。

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

座中为我奏此曲,满堂萧飋如穷边。

第一第二拍,泪尽蛾眉没蕃客。

更闻出塞入塞声,穹庐毡帐难为情。

胡天雨雪四时下,五月不曾芳草生。

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

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

回鹘数年收洛阳,洛阳士女皆驱将。

岂无父母与兄弟,闻此哀情皆断肠。

杜陵先生證此道,沈家祝家皆绝倒。

如今世上雅风衰,若个深知此声好。

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

今朝促轸为君奏,不向俗流传此心。

形式: 古风

翻译

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
杜君少与山人友,山人没来今已久。
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
座中为我奏此曲,满堂萧飋如穷边。
第一第二拍,泪尽蛾眉没蕃客。
更闻出塞入塞声,穹庐毡帐难为情。
胡天雨雪四时下,五月不曾芳草生。
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
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
回鹘数年收洛阳,洛阳士女皆驱将。
岂无父母与兄弟,闻此哀情皆断肠。
杜陵先生證此道,沈家祝家皆绝倒。
如今世上雅风衰,若个深知此声好。
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
今朝促轸为君奏,不向俗流传此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琴瑟和鸣的音乐会,诗人通过对音乐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中雅致风格消逝的感慨。

开篇“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两句,便设定了一种文化与自然交融的意境。这里的“绿琴”和“胡笳”都是古代乐器,其中“绿琴”指的是琴,而“胡笳”则是来源于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常被用来表达边塞之音。“山人杜陵名庭兰”则是对诗中主人公杜陵先生的介绍,他不仅擅长弹奏,还以其园林著称。

接着,“杜君少与山人友,山人没来今已久”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山人”指的是隐居在山中的人,而“杜君”则是对杜陵先生的尊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杜陵先生曾经的友谊,以及现在彼此已久不见面的感慨。

“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一句,进一步强化了对于音乐美好的追求和传承。这里的“当时”指的是过去,而“海内”则是指整个国家范围内的人都在寻找着真正懂得乐曲之美的人。这两句表达了对于音乐的高度评价以及对杜陵先生艺术才华的认可。

然后,“杜陵攻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一句,通过对杜陵先生多年的练习和对琴艺精深理解来强调其高超的艺术造诣。这里的“攻琴”意味着长时间的刻苦钻研,而“琴声在音不在弦”则是说真正的音乐美感来自于内心的感悟而非单纯的技巧表现。

紧接着,“座中为我奏此曲,满堂萧飋如穷边”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音乐会的情景。这里的“座中”指的是在场的人们,而“满堂”则是形容整个厅堂被美妙的琴声填充。这两句通过对比,将音乐会的氛围与荒凉边塞相比较,强调了音乐所带来的震撼和深远的情感。

随后,“第一第二拍,泪尽蛾眉没蕃客”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听琴时的强烈情感反应。这里的“第一第二拍”指的是乐曲中的节奏,而“泪尽蛾眉没蕃客”则形容诗人被音乐深深打动,眼泪涟涟,以至于连面部表情都变得扭曲。

此后,“更闻出塞入塞声,穹庐毡帐难为情”两句,进一步扩展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这里的“出塞入塞声”指的是来自边疆的乐声,而“穹庐毡帐难为情”则是在形容这种音乐带来的哀愁之情,是多么的深沉和难以表达。

再下来,“胡天雨雪四时下,五月不曾芳草生”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加强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在这里,“胡天”指的是边疆的天气,而“雨雪四时下”则形容那种恶劣的气候条件。同时,“五月不曾芳草生”则是在说即便是农历五月,这里也不曾有过绿意盎然的景象。

紧接着,“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两句,则描绘了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所带来的情感波动。这里的“促轸”指的是乐曲中快慢顿挫的节奏,而“变宫徵”则是说这种节奏的变化能够引起人们复杂的情感反应。

随后,“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里的“南看汉月”是在说诗人向南凝望着古代的汉朝之月,而“双眼明”则是形容诗人的双目中充满了泪水。同时,“却顾胡儿寸心死”则是在表达对于边塞民族音乐的深切怀念,感慨于这种文化已经式微。

此后,“回鹘数年收洛阳,洛阳士女皆驱将”两句,则描绘了一场历史上的战争和社会动荡。这里的“回鹘”是指唐朝时期的一次对外战争,而“收洛阳”则是在说战乱后的洛阳城被收复。同时,“洛阳士女皆驱将”则是在形容当时洛阳城中的男女老少都被迫离开家园。

紧接着,“岂无父母与兄弟,闻此哀情皆断肠”两句,则表达了对于战争和离别所带来的深切哀伤。这里的“岂无”是在问难道没有,而“父母与兄弟”则是形容家人团聚的温暖。而“闻此哀情皆断肠”则是在说这种音乐能够引起人们对于亲情和故土的强烈怀念,感慨得如同心肠被撕裂。

最后,“杜陵先生证此道,沈家祝家皆绝倒”两句,则进一步肯定了杜陵先生对于音乐之道的理解和传承。这里的“证此道”是在说杜陵先生用自己的艺术实践证明了这种美好的音乐理念,而“沈家祝家皆绝倒”则是形容其他家族或门派在这方面已经不再有所贡献。

而结尾,“如今世上雅风衰,若个深知此声好。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今朝促轸为君奏,不向俗流传此心”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中雅致艺术的消逝和对音乐美好的坚守。这里的“如今世上雅风衰”是在说现在社会上的高雅文化已经式微,而“若个深知此声好”则是形容只有真正懂得音乐之美的人才能欣赏这首乐曲。“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则是在批评现实中人们更喜欢浅显的音乐而不是真正的高雅艺术。而最后,“今朝促轸为君奏,不向俗流传此心”则是在表达诗人今日之所以弹奏这首乐曲,是为了对懂得音乐美好的人传递自己的心声,而不愿意将这种情感流露于世俗的流俗中去。

收录诗词(120)

戎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籍贯:荆州(今湖北江陵)
  • 生卒年:744~800

相关古诗词

苦辛行

且莫奏短歌,听余苦辛词。

如今刀笔士,不及屠沽儿。

少年无事学诗赋,岂意文章复相误。

东西南北少知音,终年竟岁悲行路。

仰面诉天天不闻,低头告地地不言。

天地生我尚如此,陌上他人何足论。

谁谓西江深,涉之固无忧。

谁谓南山高,可以登之游。

险巇唯有世间路,一晌令人堪白头。

贵人立意不可测,等闲桃李成荆棘。

风尘之士深可亲,心如鸡犬能依人。

悲来却忆汉天子,不弃相如家旧贫。

劝君且饮酒,酒能散羁愁。

谁家有酒判一醉,万事从他江水流。

形式: 古风

苦哉行五首(其一)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

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

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

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

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

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

形式: 古风

苦哉行五首(其二)

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

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

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

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

生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

乡国无还期,天津哭流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苦哉行五首(其三)

登楼望天衢,目极泪盈睫。

彊笑无笑容,须妆旧花靥。

昔年买奴仆,奴仆来碎叶。

岂意未死间,自为匈奴妾。

一生忽至此,万事痛苦业。

得出塞垣飞,不如彼蜂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