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馀,复忝郡寄,再经除夜,庭事萧然,三圄皆空,盖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呈公济子侔二通守(其一)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注释

糇粮:干粮,这里糇粮,借指生活必需。
堕网:即犯法。
闵默:亦作悯默,心中有忧说不出来的意思。
前修:先贤。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囚徒的同情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诗中“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两句说明了诗人本应在除日(农历每月初一)回家,但因公务繁忙而被迫留下。这不仅反映出当时官员工作量大的现实,也透露出诗人对家庭的思念。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表达了诗人看到满厅的囚犯时的悲伤和同情。这里的“执笔”不仅是写字的工具,更象征着诗人的情感流露。他通过文字来倾诉自己的哀痛,对于那些身陷囹圄之中的不幸者表示出深切的哀悼。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则是对比,指出普通百姓为了生活奔波,有时甚至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而这些人却不知道自我反省和羞愧。相较之下,诗人自己虽然也在为物质利益而努力,但至少还保持着一定的自尊和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觉悟。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则是苏轼对自己处境的反思。他虽然也喜欢微薄的俸禄(官员的薪金),但这种因循守旧、缺乏进取的心态,使他错过了返回家乡的机会,导致自己在仕途上停滞不前。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强调了无论智愚,只要为了生计,就会有相似的行为。这里体现出诗人对人性的洞察和理解。

最后,“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则表达了诗人的自责之情。他希望能够有人暂时放过这些囚犯,但却只能是自己的沉默和内心的懊悔。这里的“前修”指的是之前的错误或不当行为,而诗人对此感到后悔。

整首诗通过苏轼深刻的情感和精妙的笔触,展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馀,复忝郡寄,再经除夜,庭事萧然,三圄皆空,盖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呈公济子侔二通守(其二)

山川不改旧,岁月逝肯留。

百年一俯仰,五胜更王囚。

同僚比岑、范,德业前人羞。

坐令老钝守,啸诺获少休。

却思二十年,出处非人谋。

齿发付天公,缺坏不可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一)

梅梢春色弄微和,作意南枝剪刻多。

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二)

相逢月下是瑶台,藉草清樽连夜开。

明日酒醒应满地,空令饥鹤啄莓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三)

绿发寻春湖畔回,万松岭上一枝开。

而今纵老霜根在,得见刘郎又独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